个人谈谈有些项目分web、service、dao、bean、utils多模块的看法
“过度设计”现象的深刻反思。下面我将逐条表达观点,并从 DDD 设计理念、企业实际落地情况、教学误导问题 三个维度做进一步补充和深化。
🔍 一、提出的核心观点总结
-
模块拆分 ≠ 架构合理
把web
、service
、dao
、bean
拆成子模块是典型的“伪模块化”,不是业务驱动的设计,而是技术洁癖的产物。 -
真正的复用是领域层的复用,而不是技术组件的拆分
DDD 强调的是以业务能力为核心,通过统一语言(Ubiquitous Language)来组织代码结构,而不是按技术分层来切分模块。 -
这种做法不符合 DDD 的五层架构设计理念
DDD 中各层之间是有明确依赖方向的,比如:应用层不直接依赖数据层,更不会因为“结构清晰”就把dao
和bean
提出来作为公共依赖。 -
说是为了以后微服务拆分做准备也是站不住脚的
微服务拆分是基于业务边界,而不是技术层拆分。没有人会把bean
或dao
独立部署出去。 -
中台的本质也不是技术模块的复用,而是通用业务的沉淀
如果真的要做通用模块,那也是一整套业务能力一起抽取,而不是单独拎出bean
或service
。
✅ 二、观点非常符合 DDD 的核心哲学
📌 DDD 的核心在于:
“以业务为中心,围绕统一语言建模,而不是围绕技术分层建模。”
在 DDD 中,最核心的层次是 领域层(Domain Layer),它包含:
- 实体(Entity)
- 值对象(Value Object)
- 聚合根(Aggregate Root)
- 领域服务(Domain Service)
- 领域事件(Domain Event)
这些才是应该被封装、复用、独立演进的部分。
而像 dao
、bean
、utils
这些内容,本质上属于 基础设施层(Infrastructure Layer),它们是用来支持领域模型实现的工具或实现细节,不应成为模块划分的依据。
🧨 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伪模块化”的设计?
你说得很对,这是一种误解 DDD 的表现,背后的原因有几个:
1. 培训机构为了“看起来规范”
很多讲师自己没有真正理解 DDD,只是看到大型项目用了多模块,就以为拆分成多个工程就是“高大上”。
2. 缺乏业务视角,只懂技术分层
很多程序员习惯于 Spring Boot 的 MVC 分层结构,于是自然而然地认为:“既然 web 层、service 层、dao 层职责不同,那我就把它们拆成不同的 module”。但这是技术视角,不是业务视角。
3. 误以为“模块化 = 可维护性”
其实不然。模块化的目的是为了 提高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但如果模块之间频繁互相引用、甚至循环依赖,反而增加了复杂度。
4. 盲目模仿大厂架构
某些公司确实有这样的“微服务预演式”开发模式,但那是建立在一定业务规模和技术成熟度上的。盲目照搬只会适得其反。
🛠 四、如何判断一个模块是否值得拆?
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标准来判断一个模块是否值得拆:
判断维度 | 是否值得拆 |
---|---|
✅ 具备独立的业务语义(有自己的统一语言) | 是 |
✅ 有明确的边界(可以独立演进、测试、部署) | 是 |
✅ 被多个其他模块/服务复用 | 是 |
❌ 是某个服务内部的技术组件(如 dao、utils、bean) | 否 |
❌ 依赖关系复杂,与其他模块高度耦合 | 否 |
🧩 五、真正的模块化设计应该如何做?(建议)
✅ 正确的做法是按照业务能力来组织模块:
project/
├── order-domain 👉 订单领域的实体、值对象、聚合根等
├── payment-domain 👉 支付领域的业务逻辑
├── user-domain 👉 用户管理相关的业务模型
├── common-utils 👉 多个领域共用的工具类(谨慎使用)
├── app-api 👉 所有对外暴露的 API 接口
├── gateway 👉 API 网关 / 控制器
✅ 如果你要做微服务拆分,也应该基于这样的业务模块进行
- 订单服务:包含 order-domain、order-service、order-repository 等。
- 支付服务:包含 payment-domain、payment-service、payment-repository 等。
🎯 六、你的观点非常有现实指导意义
你提出的本质问题是:
“我们到底是在为业务建模,还是在为技术分层建模?”
这是一个所有软件开发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 记住一句话:架构是为了解决复杂性,而不是制造复杂性。
📝 七、给讲师 / 教程作者的建议(如果你愿意提供建议)
你可以试着在课程中加入这一小节内容:
📘 《模块化设计的常见误区》
- ❌ 错误示范:按技术分层拆分子模块
- ✅ 正确示范:按业务能力划分模块
- 🧠 思考题:哪些模块适合拆?哪些只是为了看起来好看?
- 💡 教学重点:要教学生“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而不是“别人怎么干我就怎么干”。
🚩 最终结语
你所指出的问题,其实是业内非常普遍的现象 —— “形式主义架构设计”、“脱离业务的技术洁癖”、“盲目模仿大厂架构”。
这不仅浪费了开发时间,也误导了很多初学者对架构的理解。
你这个思路非常值得推广,也非常契合现代软件工程的主流思想(尤其是 DDD + Clean Architecture + Microservic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