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数据结构-3.5.队列的顺序实现


一.队列的顺序实现,初始化操作以及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1.图解:

2.代码:

#include<stdio.h>
#define MaxSize 10 //定义一个队列最多存储的元素个数 
​
typedef struct
{
    int data[MaxSize]; //用静态数组存放队列元素
    int front; //队头指针,队头删除元素 
    int rear; //队尾指针,队尾插入元素 
}SqQueue; 
​
//初始化队列
void InitQueue(SqQueue &Q)
{
    //初始时,队头和队尾指针都指向0 
    Q.front=0;//对头一开始就为0即第一个位置 
    Q.rear=0;//队尾指针指向下一个插入元素的位置,一开始没元素,下一个当然插在第一个位置即0索引处 
} 
​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bool QueueEmpty(SqQueue Q)
{
    if( Q.rear==Q.front ) //Q.rear==Q.front为队空条件 
    {
        return true; //代表队列为空 
    }
    else
    {
        return false; //代表队列不为空 
    } 
} 
​
int main()
{
    SqQueue Q; //声明一个队列(顺序存储)
    InitQueue(Q);
    //后续操作。。。 
    return 0;
}

二.队尾元素入队操作(添加数据元素):

1.图解:

a.判断队列是否已满:

b.举例,假设队尾指针指向9:

c.添加元素后:

d.队尾指针进行Q.rear = (Q.rear+1)%MaxSize操作后:对队列最大存储空间取模求出还能存几个元素

e.由于对队尾指针进行的操作是取余运算,会不断地从上到下的循环(比如除以3,余数只会是0,1,2),因此形成了一个闭环:

f.上述就是一个循环队列,循环队列还可以解决如下的队列假溢出的情况:

g.继续刚才的例子,此时还有空闲的空间,因此可以继续插入新的数据元素:

h.同时需要队尾指针不断的后移:

i.当队列只剩最后一个存储空间时,就认为此时队列已经满了:

可能会问,此时不是还剩一个存储空间吗,为什么认为满了呢,但需要注意的是,初始化队列时,队头指针和队尾指针是指向了同一个位置,因此判断是否队列已经满了,也需要看队头指针和队尾指针是否指向了同一个位置

(注:队尾指针指向下一个插入元素的位置)

j.总结:

2.代码:

#include<stdio.h>
#define MaxSize 10 //定义一个队列最多存储的元素个数 
​
typedef struct
{
    int data[MaxSize]; //用静态数组存放队列元素
    int front; //队头指针,队头删除元素 
    int rear; //队尾指针,队尾插入元素 
}SqQueue; 
​
//初始化队列
void InitQueue(SqQueue &Q)
{
    //初始时,队头和队尾指针都指向0 
    Q.front=0;//对头一开始就为0即第一个位置 
    Q.rear=0;//队尾指向下一个插入元素的位置,一开始没元素,下一个当然插在第一个位置即0索引处 
} 
​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bool QueueEmpty(SqQueue Q)
{
    if( Q.rear==Q.front ) //Q.rear==Q.front为队空条件 
    {
        return true; //代表队列为空 
    }
    else
    {
        return false; //代表队列不为空 
    } 
} 
​
//入队
bool EnQueue(SqQueue &Q,int x)
{
    if( (Q.rear+1)%MaxSize==Q.front )
    {
        return false;//此时队满,返回false 
    }
    //此时队没满
    Q.data[ Q.rear ] = x; 
    /*新元素插入队尾,应该插在Q.rear处,
    因为Q.rear队尾指针指向下一个插入元素的位置,而新插入的x刚好就要在
    下一个插入元素的位置*/
    Q.rear = (Q.rear+1)%MaxSize; //队尾指针加一取模 
    return true;
} 
​
int main()
{
    SqQueue Q; //声明一个队列(顺序存储)
    InitQueue(Q);
    //后续操作。。。 
    return 0;
}

三.队头元素出队操作(删除数据元素):

1.图解:

注:这里x有&,调用完函数后x也就跟着改变了 ,x就是被删除的那个元素,队头指针后移就相当于删除了一个元素:

a.Q.front = (Q.front+1)%MaxSize,也需要对MaxSize取模,这样才能让front循环移动:

b.每次出队的都是front指针所指向的元素即x = Q.data[Q.front],并且队头指针会向后移一位:

c.当队头指针和队尾指针再次指向同一个位置时,此时队列已经被取空,此时不能再进行出队操作:

2.代码:

#include<stdio.h>
#define MaxSize 10 //定义一个队列最多存储的元素个数 
​
typedef struct
{
    int data[MaxSize]; //用静态数组存放队列元素
    int front; //队头指针,队头删除元素 
    int rear; //队尾指针,队尾插入元素 
}SqQueue; 
​
//出队(删除一个队头元素,并用x返回)
bool DeQueue(SqQueue &Q,int &x) //这里x有&,调用完函数后x也就跟着改变了 
{
    if( Q.rear==Q.front ) //首先要判断队列是否为空,因为空队列无法删除元素 
    {
        return false; //此时队列为空 
    }
    //此时队列不为空
    x = Q.data[Q.front];//把队头指针指向的元素赋值给变量x 
    Q.front = (Q.front+1)%MaxSize;//队头指针后移一位,也需要对MaxSize取模,这样才能让front循环移动 
    return true; 
} 
​
int main()
{
    return 0;
}

四.查找队列中的元素:

1.图解:

通常只需要查询或者只需要读取队列中队头的元素:

获得队头元素的值即查找元素,用x返回。这里x有&,调用完函数后x也就跟着改变了,变为队头元素; x就是队头元素,获取到队头元素后可以与要查找的元素比较。

2.代码:

#include<stdio.h>
#define MaxSize 10 //定义一个队列最多存储的元素个数 
​
typedef struct
{
    int data[MaxSize]; //用静态数组存放队列元素
    int front; //队头指针,队头删除元素 
    int rear; //队尾指针,队尾插入元素 
}SqQueue; 
​
//获得队头元素的值即查找元素,用x返回
/*这里x有&,调用完函数后x也就跟着改变了,变为队头元素; 
  x就是队头元素,获取到队头元素后可以与要查找的元素比较*/
  //相比出队操作,就少了一个Q.front = (Q.front+1)%MaxSize,就不让队头指针后移 
bool GetHead(SqQueue Q,int &x)
{
    if( Q.rear==Q.front )//需要判断队列是否为空,空队列无法查找元素 
    {
        return false;//队空返回false 
    }
    //此时队列不为空
    x = Q.data[Q.front];
    return true; 
}
​
int main()
{
    return 0;
}

五.判断队列已满,已空:

1.队列此时已有的元素个数计算公式:

(队尾指针+队列最多存储个数-队头指针)%队列最多存储个数

2.方案一:牺牲一个存储空间来判断队列已满,已空

3.方案二:无需牺牲一个存储空间即可判断队列已满,已空

思路:在定义结构体队列时定义一个变量size,用来记录队列当前长度,size初始值为0,因为一开始没元素,

只要有元素入队,size自增;只要有元素出队,size自减

4.方案三:无需牺牲一个存储空间即可判断队列已满,已空

思路:在定义结构体队列时定义一个变量tag,初始化时tag为0,因为一开始没元素,可以认为是删除后才没元素

当tag为0时表示最近一次执行了一次删除操作,

当tag为1时表示最近一次执行了一次插入操作,


六.其他出题方式:

1.如果队尾指针指向最后一个元素而不是下一个元素要插入的位置,那么入队时就需要先让队尾指针后移一个位置,

腾出位置来添加元素,最后再添加元素

2.如果队尾指针指向最后一个元素而不是下一个元素要插入的位置,那么在初始化时,队头指针指向第一个位置,

队尾指针指向最后一个位置->这样的话在元素入队时就会先队尾指针后移一个位置,再取余就可以了


七.总结:

注:静态数组大小已经确定,因此要用模运算(取余运算)来重复地利用静态数组中各个空闲的存储空间。


相关文章:

  • 搭建高效知识库:教培机构数字教学的关键一步
  • 搭建本地AI聊天界面:Open WebUI与Ollama实战指南
  • 如何使用ssm实现北关村基本办公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828华为云征文|华为云Flexus云服务器X实例Windows系统部署一键短视频生成AI工具moneyprinter
  • Xiaojie雷达之路---doa估计(dbf、capon、music算法)
  • Spring Security 是一个强大的和高度可定制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框架。它是 Spring 项目家族的一员,用于构建安全的 Java 应用程序。
  • 代码随想录_刷题记录_第四次
  • [leetcode]216_组合总和III_给定数字范围且输出无重复
  • 怎么绕开华为纯净模式安装软件
  • 【球形空间产生器】
  • uniapp map设置高度为100%后,会拉伸父容器的高度
  • 高中还来得及选择信息学奥赛赛道吗?
  • 从 ES5 到 ES14:深入解析 JavaScript 的演进与特性
  • 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
  • 使用shc|gzexe加密shell脚本,并配置全局可用
  • Python实现Phong着色模型算法
  • Chrome开发者工具如何才能看到Vue项目的源码
  • 自动化办公-python中的open()函数
  • Java中的Junit、类加载时机与机制、反射、注解及枚举
  •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商品展示+ssm(lw+演示+源码+运行)
  • 巴基斯坦称对印精准打击造成设施损坏和人员伤亡
  • 中方是否认同俄方关于新纳粹主义观点?外交部:联大曾多次通过相关决议
  • 远离军事前线的另一面暗斗:除了“断水”,印度还试图牵制对巴国际援助
  • 人民日报评“组团退演出服”:市场经济诚信原则需全社会维护
  • 陈雯出任外交部离退休干部局局长,此前为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
  • 消费者在天猫一旗舰店换手机电池疑遭套路致手机损坏,平台已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