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应用的自动化评测
在初步构建好大模型应用(如AI法律助手、技术问答工具、RAG系统等)后,自动化评测是确保应用“可用、稳定、可靠”的关键步骤。它能替代部分人工测试,通过标准化流程快速验证应用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如输出错误、响应延迟、安全风险),为后续迭代提供数据支撑。
一、为什么必须做自动化评测?
大模型应用的“初步构建完成”≠“可用”。人工测试(如随机输入几个问题)存在天然局限:覆盖场景少、主观偏差大、无法量化效果。而自动化评测能解决这些问题:
- 覆盖全面:用数千甚至数万条测试用例覆盖高频场景、边缘案例(如超长输入、歧义问题、敏感内容);
- 客观量化:用明确指标(如准确率、合规率、响应时间)衡量效果,避免“感觉好用”的主观判断;
- 效率极高:一次脚本运行即可完成全量测试,支持快速迭代(改完代码后10分钟内出评测结果);
- 风险前置:在上线前发现隐藏问题(如生成违法内容、检索召回率低),避免用户投诉或合规风险。
二、自动化评测的核心维度与指标(按应用类型划分)
不同类型的大模型应用(生成类、检索增强类、对话类)评测重点不同,需针对性设计指标:
1. 生成类应用(如合同条款生成、报告撰写)
核心目标: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合规性、完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