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简介
20实际80年代,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因特网工程任务组)发布RFC791,即ipv4协议,标志ipv4正式标准化。在此后的几十年间,ipv4协议称为最主流的协议之一。无数人在ipv4的基础上开发了各种应用,并且对这个协议做了各种补充和增强,支撑起了今天繁荣的互联网。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规模越来越大,以及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ipv4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ipv6取代ipv4势在必行。
ipv4现状
2011年2月3日,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因特网地址分配组织)宣布将其最后的468万个地址平均分配到全球5个RIR(regional internet registry,区域互联网注册管理机构),此后iana在没有可分配的ipv4地址。

ipv4由于公网地址枯竭、包头设计不可理、路由表过大、查表效率低、对arp的依赖,导致广播泛滥。所以势必需要升级到ipv6地址。ipv6地址拥有无限地址、地址层次化分配、即插即用、简化的报文头部、安全特性、保证端到端通信完整性、对移动性的支持、增强的QoS特性等优点。
注:由于前期ipv4分配不规范问题,可能将一个B类地址分配给多个国家,导致路由汇总之后的路由表仍然过大,目前互联网的路由表条目大概70万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