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网站建设广州有做虚拟货币网站
四、简述一下:一个产品生产的流程:
面试官您好,完整的产品生产流程围绕 “需求 - 设计 - 验证 - 量产” 展开,核心是跨角色协作与风险管控,共 7 步:
1.需求立项:项目经理牵头,联合软硬件 / 采购评审需求,输出经客户确认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后立项;
2.硬件设计:硬件工程师画原理图,同步联动软件(确认驱动兼容)、采购(确认供应链),评审通过后推进;
3.PCB Layout:Layout 工程师布局、布线,联合硬件 / 生产做可制造性评审,输出 Gerber 文件制板;
4.样品制作:采购按 BOM 采料,生产 1-2 块样品,排查焊接问题;
5.联调测试:软硬件工程师同步调试(硬件测功能、软件做适配),解决问题至样品达标;
6.小批量验证:小批量生产后,做可靠性测试(高低温 / 老化)+ 客户试用,无问题则进入量产;
7.量产售后:采购保障供应链,生产批量落地并抽检,售后收集反馈形成优化闭环。
五、如果单片机最小系统板没有正常工作,如何排查?
面试官您好,排查单片机最小系统故障,核心是遵循 “先基础保障(电 / 时 / 复)、再硬件连接、最后软件验证” 的逻辑,从根源定位问题,具体分 4 步:
1.优先查供电:确保 “能量” 正常
用万用表先测电源输入(如 5V/3.3V)是否达标,再测板载 LDO 输出电压(需精准匹配单片机,如 STM32 需 3.3V);接着通断档查 VCC→LDO→单片机、GND 回路是否通路,排除虚焊;若电源保护,立即断电测 VCC 与 GND 是否短路(防连锡、电容焊反)。
2.再查复位:确保 “启动” 正常
测复位脚电压:未按复位键应为高电平(如 3.3V),按下时需降至低电平,松开恢复,异常则查复位按键虚焊、上拉电阻损坏;若为 RC 上电复位,用示波器看上电瞬间复位脚是否 “低→高” 跳变,无则换复位电容 / 电阻。
3.接着查时钟:确保 “心跳” 正常
目视晶振(如 8MHz)、匹配电容(如 22pF)无虚焊;用示波器测晶振两端是否有对应频率正弦波,无则换晶振 / 电容;无示波器可烧录 “串口打印” 程序,能输出说明时钟正常,反之则排查外部时钟电路。
4.最后查硬件连接与软件:排除 “细节” 问题
查下载接口(如 SWD/TX/RX)通路,换下载线 / 电脑排除工具故障;烧录 “IO 口翻转” 测试程序,用 LED / 万用表测 IO 口是否高低电平变化,无反应则可能是单片机虚焊或损坏(如静电击穿)。
整个过程核心是 “先排除最易出问题的基础模块,再逐步缩小范围”,避免盲目替换元器件。
六、MOS和TTL的对比、区别?
面试官您好,MOS(金属 - 氧化物 - 半导体)和 TTL(晶体管 - 晶体管逻辑)是两种核心数字逻辑电路技术,核心区别体现在器件基础、电气特性、性能场景三大维度,具体对比如下:
1. 核心器件与工作原理不同
TTL:基于双极型晶体管(NPN/PNP),靠晶体管的 “导通 / 截止” 实现逻辑功能(电流控制电流),电路中存在持续的静态电流,属于 “电流驱动”;
MOS:基于 MOS 场效应管(NMOS/PMOS),靠栅极电压控制沟道导通(电压控制电流),静态时几乎无电流,属于 “电压驱动”。
2. 关键电气特性对比(核心差异)
对比维度 | TTL | MOS |
静态功耗 | 高(如 74LS 系列每门约 10mW),静态电流不可避免 | 极低(如 CMOS 每门仅 nW 级),静态时几乎不耗电 |
电平标准 | 高电平≥2.4V,低电平≤0.8V(5V 供电为主) | 宽电平适配(如 5V/3.3V/1.8V),高电平接近供电电压、低电平接近 0V |
驱动能力 | 灌电流能力强(适合驱动继电器、LED 等负载) | 驱动能力较弱,需外接驱动电路实现大负载驱动 |
抗干扰能力 | 中等(电平阈值差距 1.6V) | 强(高 / 低电平差距大,如 3.3V 供电时差距 3.3V) |
速度 | 中高速(如 74LS 系列传输延迟约 10ns) | 早期较慢,现高速 MOS(如 HC 系列)已接近 TTL,高频场景略逊 |
3. 应用场景差异
TTL:适合5V 固定供电、需直接驱动负载的场景,如早期工业控制、继电器驱动电路,但因功耗高,现逐渐被 MOS 替代;
MOS(尤其是 CMOS):因低功耗、宽电压、抗干扰强,成为主流,适用于便携式设备(如手机、单片机系统)、低功耗仪器、多电压域电路(如 3.3V 与 5V 混合系统)。
4.总结来说,MOS 的核心优势是低功耗、宽适配,TTL 的优势是强驱动,实际选型需结合功耗、供电、负载需求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