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语音通话中,信令参数T1/ms, T2/s, T4/s作用
多媒体语音通话常用 SIP 协议来建立、维持和终止会话,你提到的 T1/ms、T2/s、T4/s 正是该协议中核心的信令定时器参数,是保障通话信令可靠传输的关键,其定义、默认值和作用均有明确标准,具体如下:
- T1/ms它是 SIP 协议中 RTT(往返时间)的基准时间单位,默认值为 500 毫秒,可根据网络延迟灵活调整为 250 - 1000 毫秒。核心用于控制信令请求的初始重传间隔,比如在 UDP 传输环境下发起通话的 INVITE 请求时,若未收到响应,会在 T1(500ms)后重传请求,之后每次重传间隔按指数翻倍;非 INVITE 类的注册、挂断等信令请求,初始重传间隔也以 T1 为基准。
- T2/s该参数默认值为 4 秒,作用是限制非 INVITE 事务中信令请求的最大重传间隔。在非 INVITE 类信令(如 REGISTER 注册、BYE 挂断通话)的传输过程中,虽然初始重传间隔以 T1 为基准并不断翻倍,但当间隔达到 T2 时就不再增加,以此避免重传间隔过长导致信令传输效率过低,同时平衡网络资源占用与信令传输的可靠性。
- T4/s其默认值为 5 秒,代表网络层的最大响应延迟。主要用于 SIP 事务完成后的状态过渡控制,例如 INVITE 服务端事务完成后,需等待 T4 时长再进入终止状态,防止因网络延迟导致后续的 ACK 确认消息丢失;非 INVITE 服务端事务完成后,也会依据 T4 设定的时间延迟终止状态,避免过早释放事务资源而引发通话相关的信令异常。
这三个参数通过相互配合,能有效弥补 UDP 传输不可靠的缺陷,确保多媒体语音通话中信令交互的稳定性,进而保障通话能正常建立、维持和挂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