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be Coding - 从Vibe Coding到Spec Coding_AI编码范式的进化之路
文章目录
- Pre
- 朦胧与探索
- 革新发生:进入Spec Coding时代
- 案例:日志审计模块“规格化”描述
- Spec Coding的实际价值
- 主流的规范驱动开发开源项目
- 1. Spec-Kit
- 2. OpenSpec
- 3. Spec-Workflow MCP
- 4. Tessl Framework
- Tessl Framework 快速入门指南
- 高级扩展与示例
- 未来展望 —— 人机共生的工程师

Pre
Vibe Coding - 使用cursor从PRD到TASK精准分解执行
Vibe Coding - Spec Workflow MCP:打造结构化、AI 驱动的软件开发新范式
Vibe Coding - GitHub官方开源项目spec-kit_spec规范驱动开发
Vibe Coding - 规范驱动AI协作:深入解析OpenSpec改变开发流程的力量
Vibe Coding - 深度解读规范驱动开发(SDD):对 Kiro、spec-kit、Tessl 三大工具的剖析与实践
朦胧与探索
回忆第一次使用AI编码助手,那种既兴奋又有点笨拙的心情。比如有一天,你需要让AI帮你写一个日志审计模块——“帮我搞个日志收集和异常报警,能对接到ELK即可”。你随口一句话,把需求抛给AI。这就是**“Vibe Coding”**,也称“意念/氛围感编程”。它的本质是凭感觉,你输入模棱两可的描述,希望AI能意会“我要实现的是日志自动收集、聚合和告警的全流程”。
在Vibe Coding时代,我们和AI的互动大多如此:
- “帮我做个能自动聚合日志并告警的Service”
- “这个ES索引满了,自动扩容怎么搞?”
- “日志量大时服务崩掉了,优化一下这段处理代码。”
你像在对AI咏唱魔法,靠“氛围”驱动、靠反复试错和调试摸索。但AI常常理解偏差,比如日志格式处理被自动省略、Collector部署策略不明确,甚至会遗漏最基础的告警阈值配置。你要不停嵌入新提示、微调描述,一轮又一轮纠错,像“侦探”一样盯着AI的每一步产出。这阶段开发者的角色,其实更像灵感提供者与质量把关员。
革新发生:进入Spec Coding时代
技术从不止步。大型语言模型的推理与结构化能力迭代后,全新范式——Spec Coding(“规格说明编码”/“蓝图编码”)崛起了。
Vibe Coding是印象派,Spec Coding则是工程制图。
Spec Coding依赖清晰、结构化的“规格说明书”,开发者逐渐变为蓝图工程师,重点转向定义问题本身。
案例:日志审计模块“规格化”描述
不是“一句话描述”,而是:
/*
任务:实现微服务日志采集与异常告警模块
模块名:AuditLogModule
主要接口:- public void logEvent(LogEvent event)- public void sendAlert(String ruleId, String msg)
输入与约束:- LogEvent对象含level(INFO/WARN/ERROR)、message、service、timestamp,所有字段必填,最大message长度1KB。- 所有ERROR日志自动触发异常告警,WARN根据配置策略决定
核心处理逻辑:1. 收集所有服务的日志,支持批量写入Elasticsearch,采用异步队列处理。2. 关键字段需索引(service、level),日志存储保留90天,自动归档。3. 当ERROR日志检测到规则命中时,自动发送钉钉告警(限频:每分钟最多3条,同服务合并)。4. 提供定制化配置,允许外部变更告警规则与阈值,配置热更新。
技术栈要求:- Spring Boot 3.x,异步队列用ExecutorService。- 日志采集适配Logback、Log4j2两种主流组件。- ElasticSearch操作通过Spring Data ES实现。- 告警推送对接钉钉开放平台。
测试:- 单元测试覆盖核心流程分支,异常断言,模拟告警推送。- 提供10条示例日志和2种告警配置供测试。
非功能要求:- 异步处理性能指标:单节点每秒支持2000条写入不丢失。- 所有配置参数可热加载,并日志记录热更历史。- 需具备详尽的操作日志(通过AOP记录API被调用及参数)。*/
你把这样的详细蓝图丢给AI,大模型可以直接产出高可用、真实可落地的企业级日志采集和告警代码:接口规范清晰、异常路径覆盖、参数约束充分、告警推送与速率限制合理、扩展性与性能都考虑进来。你和AI的关系也发生质变——你确定“做什么”和“功能边界”,AI则具体“如何落地”和“实现细节”。
Spec Coding的实际价值
- 开发者价值升维:主要能力不是记API、写循环,而是高度抽象、拆解问题、预设边界和设计出自洽且可测试的“蓝图”。
- 代码质量跃迁:明确规格驱动下生成的代码,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大大提升。
- 协作模式进化:需求文档向结构化Semi-Formal语言迈进,既为AI所懂,也为后期维护团队所依赖,成了自动生成设计文档、测试用例的基础素材。
主流的规范驱动开发开源项目
1. Spec-Kit
- 简介:Spec-Kit 是 GitHub 推出的开源规范驱动开发工具包,深度集成了 Cursor、Claude 等 AI 编码助手,帮助开发者从需求到实现全流程结构化开发,摆脱“瞎写代码”困境。
- 核心特点:
- 命令和模板完整中文化
- 结构化流程(从规格定义、计划制定到任务拆分)
- 技术无关,可自由选择技术栈和框架
- 支持零基础开发者,用规范驱动 AI 生成高质量代码
- 集成测试驱动开发原则[1][2][3][4]
- 主要应用场景:新项目从零开发,多技术栈探索,现有系统迭代优化,企业级合规和定制化开发。
2. OpenSpec
- 简介:OpenSpec 是一个革命性的规范驱动开发框架,主打 AI 编程助手与人类工程师协调、达成一致,确保开发流程的高质量与可控性。[5][6]
- 核心特点:
- 一站式规范管理与变更跟踪
- 集成任务管理、AI协同、进度追踪、文档生成、版本控制
- 支持团队协作与多角色方案,配置管理简单
- 轻量级,不依赖复杂API或密钥
- 应用场景:新建项目提议、现有项目架构迁移、自动生成设计文档与测试用例,适配多种主流 AI 工具(如 Claude Code、Cursor)。[6][5]
3. Spec-Workflow MCP
- 简介:Spec Workflow MCP 基于 Model Context Protocol (MCP) 的开源服务器,专为规范驱动开发设计,配套实时 Web 仪表板与 VSCode 插件。[7][8]
- 核心特点:
- 支持完整需求/设计/任务三阶段 Markdown 文档生成与管理
- 任务进度实时可视化(进度条、WebSocket 更新)
- 审批、反馈、修订全流程追踪,JSON 状态管理与版本控制
- 支持多语言用户界面,适合全球团队合作
- 预置文档模板,可自定义扩展[8][7]
- 应用场景:多团队远程协作、规范归档管理、企业级需求变更、可追溯的工程开发全流程。
4. Tessl Framework
Tessl Framework 是一个支持“规范驱动开发(Spec-Driven Development)”的现代工具链,能够帮助开发者用结构化的“规格说明(Spec)”描述需求,自动驱动 AI 生成高质量实现。以下为官方快速入门指南的要点整理:
Tessl Framework 快速入门指南
-
安装 Tessl
- 按官网 Installation 指南完成安装和登录。
- 终端输入
tessl验证安装,tessl whoami验证登录状态。 - 推荐为每个项目新开目录(如
quickstart)。
-
初始化项目
- 命令:
tessl init - 会生成配置文件,根据提示可选择使用“规范开发框架+规范注册表”或仅用后者,推荐选“Framework”。
- 可选:初始化 AI agent(大大提升体验)。
- 命令:
-
集成 AI Agent(推荐)
- 命令:
tessl setup agent - 支持与主流 AI Agent(如 Claude Code、Cursor IDE 内置 Agent)对接,推荐自动配置 MCP 服务器。
- 如需手动配置,一般形如:
{"tessl": {"type": "stdio","command": "tessl","args": ["mcp"]} } - 通过 MCP 协议让 IDE/Agent 轻松连接。
- 命令:
-
创建你的第一个 Spec
- 以“将英文单词变为复数”为例,可用 Agent prompt 或 CLI 工具交互生成 Spec 文件。
- Tessl 会自动收集项目上下文到
AGENTS.md,提升辅助能力。 - 回答规范化“面试”问题,如编程语言、结构、功能等,Agent 可建议默认设置。
-
Review & Edit Spec
- Spec 会自动保存在
specs目录中。 - 可人工修改或继续用命令、对话方式让 Agent/CLI 增强规格描述(如支持特殊单词复数)。
- Spec 会自动保存在
-
生成实现代码
- “build my application”即可自动生成实现,并可生成/完善测试用例。
- 规范、上下文会通过 AGENTS.md 影响代码风格和细节。
-
运行与迭代
- 启动应用并测试功能。
- 后续可不断用迭代方式丰富 Spec、补充测试和文档,驱动项目持续演进。
高级扩展与示例
- 支持将现有代码反推为 Spec。
- 支持多 Agent 协同与团队管理。
- 配合 MCP、各种 IDE(如 Cursor)及开放生态,持续增强工作流。
Tessl 的核心理念是在结构化需求/规格的驱动下,最大化释放 AI 生产力,让开发者聚焦业务需求与工程设计,让实现和维护更高效、可控、更“可沟通”。
这些工具正在推动“规范→AI代码生成→自动测试→持续迭代”的新型 Spec Coding 工作流,让开发者可以专注在高层设计和问题抽象,高效落地业务需求,高质量产出工程成果。建议在博客末尾引入这类项目,并附加说明:如果你希望实践 Spec Coding,建议亲自体验 Spec-Kit、OpenSpec 及 Spec-Workflow MCP 这些开源工具,实证其对提质增效的巨大价值巨大价值。
未来展望 —— 人机共生的工程师
Spec Coding是AI开发协作的必然进化方向。未来的程序员,将拥有更敏锐的系统思维、工程抽象能力,成为数字时代的“蓝图设计师”,而AI则是你高效、忠实的合作伙伴。
最终,代码只是细节,设计与思想才是永恒。
这种新的AI编程范式,将推动行业高质量、高效率发展,让开发者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需求洞察、架构设计与创新上,真正实现人机协同、优势互补的局面。
- https://github.com/888888888881/spec-kit-chinese
- https://blog.csdn.net/m0_63309778/article/details/154118831
- https://www.cnblogs.com/treasury-manager/p/19130337
- https://x.com/shao__meng/status/1966752535752176112
- https://aicoding.csdn.net/68f9f00b0e4c466a32e07201.html
- https://lilys.ai/notes/zh/vibe-coding-20251026/ai-driven-development-openspec
- https://devpress.csdn.net/aibjcy/68ca133c8867235e13852adb.html
- https://github.com/Pimzino/spec-workflow-mcp
-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70607326185439796/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tIGaAPzCR0
- https://www.reddit.com/r/GithubCopilot/comments/1n7v2pv/kiro_is_cooked_githubs_spec_k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