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3 力扣每日一题
3228.将1移动到末尾的最大操作次数
class Solution {
public:int maxOperations(string s) {int countOne = 0;int ans = 0;for(int i = 0;i<s.length();i++){if(s[i] == '0'){while((i+1)<s.length()&&s[i+1]=='0'){i++;}ans += countOne;}else{countOne++;}}return ans;}
};
这段代码的核心思路是通过统计每个连续0区间左侧的1数量,来计算最大操作次数,我们可以分步骤拆解:
1. 变量定义
countOne:记录当前遍历位置左侧的1的数量(这些1会参与后续0的操作计数)。ans:记录最终的最大操作次数。
2. 遍历逻辑
代码遍历字符串s,分两种情况处理:
情况 1:遇到'0'
- 先通过
while循环跳过连续的0(因为连续的0属于同一个 “可被操作的区间”,只需统计一次左侧的1数量)。 - 然后执行
ans += countOne:当前0区间的每个0会被左侧所有1各操作一次,因此操作次数累加countOne。
情况 2:遇到'1'
- 执行
countOne++:更新左侧1的数量,供后续0区间统计使用。
3. 题目逻辑对应
- 连续的
0被视为一个 “区间”,只需统计一次左侧的1数量(所以用while跳过连续0)。 - 每个
0区间的操作次数是countOne(左侧所有1的数量),因此累加countOne到ans。
示例验证(以题目示例s = "1001101"为例)
字符串拆解为:1 → 00 → 11 → 0 → 1
- 遇到第一个
'1':countOne = 1。 - 遇到
"00"区间:ans += 1(此时ans=1),然后跳过连续的0。 - 遇到
"11"区间:countOne依次变为2、3。 - 遇到
"0"区间:ans += 3(此时ans=4),跳过连续0(这里只有一个0,无跳过)。 - 遇到最后一个
'1':countOne变为4(但无后续0,不参与累加)。
最终ans=4,与题目示例输出一致,验证了代码的正确性。
时间复杂度
- 遍历字符串一次,
while循环是 “跳过连续0” 的优化,整体时间复杂度为O(n)(n是字符串长度),非常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