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聚焦新“新双高计划”,高职学校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

一、新 “双高计划” 的时代内涵与数字化转型新要求

(一)新 “双高计划” 的核心特征解析

新“双高计划”(2025 - 2029 年),以 “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 为鲜明导向,开启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篇章。与首轮 “双高计划”相比,其变革与创新体现在多个关键层面。

从目标定位来看,首轮 “双高计划” 主要聚焦于院校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致力于提升办学条件,实现院校自身的良性循环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通过引进高学历人才、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充实师资力量,提升教学水平;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购置先进设备,完善设施,为学生实践操作提供良好环境 。而新 “双高计划” 则站在了更高的战略高度,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与区域产业需求,将服务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下,相关高职院校迅速布局新能源汽车制造、电池技术、智能网联等专业,为产业发展精准输送人才,满足其对不同领域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新 “双高计划” 的遴选标准也更为全面、科学和严格,围绕社会需求适配度、基础条件支撑度、目标措施达成度、政策机制与投入保障度、建设成效贡献度这五大维度展开综合评估。社会需求适配度要求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紧密契合,以精准培养适应市场的专业人才;基础条件支撑度不仅涵盖师资力量、实训基地等硬件设施,还将信息化建设水平、校园文化氛围等软件条件纳入考量;目标措施达成度着重考查院校建设目标的明确性和实施措施的有效性;政策机制与投入保障度关注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等外部保障因素;建设成效贡献度则聚焦院校的实际成果,包括人才输送质量和技术研发服务成效等。

在实施方式上,首轮 “双高计划” 由教育部、财政部直接遴选,而新 “双高计划” 引入了地方与行业共同体联合遴选机制。学校可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目标制定个性化申报方案,地方也能依据区域发展实际与需求进行综合评估。这种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地方及区域对 “双高计划” 建设的参与度,激发了参评院校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动性。

(二)数字化转型作为新 “双高” 建设的核心引擎

在产业数字化与教育数字化的双重浪潮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新 “双高” 建设不可或缺的核心引擎,对提升办学能力和产教融合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一方面,通过数字技术,高职院校能够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重构。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人才培养的精准度和质量。引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创建沉浸式教学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为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院校可以借助数字技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建立数字化服务平台,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技术服务和培训服务,提升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能力。

数字化转型还能够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与精准对接。通过构建产业人才大数据平台,实时掌握产业发展动态和人才需求信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使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加强与企业的数字化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产教融合的发展新生态,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

二、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实施路径

为了更好地契合新 “双高计划” 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从多个维度着手,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以提升办学能力和产教融合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关键路径展开:

(一)构建产教融合数字化共同体:从 “物理叠加” 到 “化学融合”

在数字化时代,产教融合不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深度的化学融合,构建数字化共同体。

一方面,数字化产教平台共建是实现融合的基础。依托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新型平台,搭建 “产业数字大脑” 至关重要。通过整合企业生产数据、岗位能力图谱与院校专业资源,能够形成动态对接的产教资源库。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建设虚拟产业学院,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生产场景,开展 “岗课赛证” 融合教学,使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需求实现实时校准。例如,某高职院校与当地智能制造企业合作,建立了智能制造虚拟产业学院,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将企业的真实生产场景 1:1 还原到虚拟环境中,学生在虚拟场景中进行操作实训,学习智能制造生产线的运维技能。同时,将行业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也能考取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另一方面,校企协同创新机制升级是推动融合的关键。建立校企数据共享与技术协同平台,支持教师团队参与企业数字化改造项目,将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转化为教学案例,能有效促进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推动 “双导师制” 数字化转型,企业工程师通过远程实训系统实时指导学生,院校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形成 “项目共研、资源共享、人才共育” 的数字化产教生态。某高职院校与一家互联网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数字化营销项目。教师带领学生参与项目实践,企业工程师通过在线平台实时指导学生,学生在项目中不仅学到了最新的数字化营销技术,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也在项目中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将项目中的实际案例融入教学中,丰富了教学内容。

(二)重构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打造 “数智融合” 专业集群

为了满足产业数字化转型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重构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打造 “数智融合” 专业集群。

首先,动态调整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是适应产业需求的关键。对接 “十四五” 规划重点产业,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打造 “数字技术 + 专业群” 融合模式势在必行。机电一体化专业群融入工业互联网技术,开发 “智能产线运维” 模块化课程;财经专业群整合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 “业财税一体化” 数字课程包。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通过产业需求预测模型实时优化专业结构,能确保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某高职院校根据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布局,新增了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智能网联等专业方向,并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融入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相关课程,培养了一批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其次,创新数字化教学模式与资源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推广 “线上线下混合式 + 虚拟仿真实训” 教学模式,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 AR/VR 实训课程、智能题库等新形态资源,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依托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实现优质资源跨校共享,打造 “数字孪生课堂”,通过学习行为数据分析精准调整教学策略,可有效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技术技能融合能力。某高职院校利用 AR/VR 技术开发了虚拟实训课程,学生通过佩戴设备,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汽车发动机维修、电气设备安装等实训操作,解决了传统实训教学中设备不足、操作风险高等问题。同时,借助学习行为分析系统,教师能够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精准辅导,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培育 “双师型 + 数字型” 教学创新团队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一方面,构建分层分类的教师数字能力培养体系是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基础。实施 “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程”,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应用、数据驱动教学设计等专项培训,建立 “校本培训 + 企业实践 + 国际交流” 三维培养机制,能全面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组建跨专业、跨企业的数字化教学创新团队,支持教师参与企业数字化项目,积累实战经验,可有效提升教师 “数字技术 + 教育教学” 融合创新能力。某高职院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人工智能教学应用培训,邀请企业专家到校开展讲座和培训,同时选派教师到企业参与数字化项目实践,让教师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数字技能。此外,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选派教师到国外高校学习先进的数字教育理念和技术,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

另一方面,完善数字化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是激发教师积极性的重要保障。建立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将数字化课程开发、虚拟仿真实训设计等纳入教师考核,设立 “数字化教学成果奖”,激励教师开展智慧课堂、微认证课程等创新实践,能有效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推动企业技术专家与院校教师双向流动,打造 “双师型” 教师数字能力发展共同体,可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数字素养。某高职院校将教师数字化课程开发能力、虚拟仿真实训设计能力等纳入绩效考核指标,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与企业合作,建立了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双向流动机制,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企业技术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形成了良好的数字能力发展共同体。

(四)推进治理体系数字化:打造 “数据驱动” 的智慧校园

数字化时代,高职院校需要推进治理体系数字化,打造 “数据驱动” 的智慧校园,提升治理效能。

首先,建设一体化数字治理平台是实现智慧校园的核心。整合教学、科研、管理等核心业务系统,构建院校级数据中台,实现招生、培养、就业全流程数据贯通,能为决策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开发智能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资源配置,基于产业人才需求预测调整招生计划,依托教学质量数据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可有效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某高职院校通过建设一体化数字治理平台,实现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等系统的互联互通,数据实时共享。学校领导通过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实时了解学校的各项运行数据,根据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及时调整招生计划和专业设置,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

其次,构建数字化质量保障与社会服务体系是提升学校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建立职业教育专业认证数字化平台,引入企业、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符合市场需求。依托数字技术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开展企业员工数字化技能培训、社区教育数字课程开发等,形成 “学历教育 + 职业培训 + 技术服务” 的数字化服务矩阵,可有效提升院校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某高职院校建立了职业教育专业认证数字化平台,邀请企业、行业协会参与专业认证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开展企业员工数字化技能培训,为当地企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三、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在新 “双高计划” 的推动下,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在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系列挑战。只有深入剖析这些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才能确保数字化转型的顺利推进,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破解 “技术孤岛” 与 “数据壁垒” 问题

部分高职院校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面临着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系统兼容性不足等难题,这直接导致了 “技术孤岛” 与 “数据壁垒” 的产生。不同部门、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难以互通,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严重阻碍了数据的共享与业务的协同。

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建立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数据标准体系迫在眉睫。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能够规范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和使用,确保不同院校、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能够实现无缝对接。推动院校接入 “职业教育院校中台”,借助中台强大的数据整合与处理能力,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的高效流通与共享。中台还能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为院校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提升院校的管理水平和决策科学性。

鼓励地方政府与企业联合投入,共建共享区域性数字化实训基地,也是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地方政府可发挥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的作用,企业则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共同打造集教学、实训、研发为一体的数字化实训基地。基地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丰富的实践环境,还能促进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二)突破 “产教两张皮” 的深层矛盾

“产教两张皮” 是长期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这一矛盾依然存在,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难以实现真正的产教融合。

要突破这一深层矛盾,需通过政策引导,激发企业深度参与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将企业捐赠数字设备、共建实验室等行为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标准,并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参与的主动性。建立校企利益共享机制,明确数字化资源知识产权分配规则,让企业在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从而激发其内生动力。

(三)应对教师数字素养发展不均衡问题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其数字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数字化转型的成效。当前,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发展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东部优质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相对较高,而中西部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教师对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难以将数字技术有效融入教学中,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为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实施 “双高计划” 专项培训项目至关重要。重点支持中西部院校教师参加数字技能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教师提供系统、全面的培训课程,帮助教师掌握数字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建立东部优质院校与西部院校的 “数字结对帮扶” 机制,通过教师互派、线上交流、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辐射,促进中西部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

开发轻量化、模块化的数字工具使用教程,降低教师转型门槛,也是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有效途径。教程应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技术水平,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介绍数字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让教师能够轻松上手。通过 “以赛促训”“案例分享” 等方式,营造数字化教学创新氛围,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鼓励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数字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结语

新 “双高计划” 背景下,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绝非技术工具的简单叠加,而是需要从战略层面重构办学理念、产教关系与治理模式。通过构建数字化产教共同体、打造数智融合专业集群、培育新型师资团队、推进数据驱动治理,高职院校方能在服务国家战略与产业升级中实现 “办学能力” 与 “产教融合” 的双轮驱动,为建设教育强国、制造强国贡献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http://www.dtcms.com/a/600913.html

相关文章:

  • 全志V853视频输入驱动框架详解:从VIN模块到虚通道实战
  • 网站建设需要英语吗wordpress笑话主题模板
  • Azure OpenAI GPT-5 PTU 容量规划与弹性配置实践
  • [linux仓库]多线程同步:基于POSIX信号量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型[线程·柒]
  • Linux 内核驱动加载机制
  • C语言编译软件 | 高效选择适合的C语言编译环境
  • 天津 网站策划微信、网站提成方案点做
  • 工业级部署指南:在西门子IOT2050(Debian 12)上搭建.NET 9.0环境与应用部署(进阶篇)
  • 食品网站建设网站定制开发做网站只买一个程序
  • 中小型项目前后端工时对比
  • C# 文件的输入与输出
  • Linux操作系统学习
  • idea创建javaweb项目
  • 【计网】基于OSPF 协议的局域网组建
  • 开发一个小程序花多少钱
  • Ansible入门详解
  • 一体化系统(一)智慧物业管理综合管理——东方仙盟
  • 买虚机送网站建设wordpress google ad
  • 2008 iis配置网站公司做网站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 vs2013编译C语言 | 探讨如何使用Visual Studio 2013进行C语言编译与调试
  • k8s上分离集群seatunnel部署(生产推荐)
  • 最新版idea2025 配置docker 打包spring-boot项目到生产服务器全流程,含期间遇到的坑
  • Python 处理 CSV 和 Excel 文件的全面指南
  • 小程序 scroll-view 触底事件不触发问题
  • word内输入带框打对号的数据
  • C语言编译器软件 | 深入了解编译过程与优化技巧
  • Spring框架 - 声明式事务管理
  • html淘宝店铺网站模板辽宁移动网站
  • 微硕WST3404高性能MOSFET,革新汽车雨刮控制系统
  • LeetCode(python)——53.最大子数组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