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欧拉角旋转时,Rotation.from_euler('xyz') 和 Rotation.from_euler('XYZ') 的核心区别在于旋转轴系的定义(内在旋转 vs 外在旋转),这会直接导致最终的旋转结果不同。
在欧拉角旋转中,旋转顺序的大小写字母通常对应两种不同的轴系定义(以 scipy.spatial.transform.Rotation 为例,这是最常见的实现):
'xyz'(小写字母):内在旋转旋转围绕
物体自身的坐标系轴进行,且每次旋转后,坐标系会跟随物体一起转动。
具体来说:
- 先绕物体初始的 x 轴旋转(此时物体 x 轴与固定坐标系 X 轴重合);
- 再绕第一次旋转后的物体 y 轴旋转(轴的方向已随物体转动);
- 最后绕前两次旋转后的物体 z 轴旋转。
'XYZ'(大写字母):外在旋转旋转围绕
固定不动的世界坐标系轴进行,轴的方向始终不变。
具体来说:
- 先绕固定的世界 X 轴旋转;
- 再绕固定的世界 Y 轴旋转(轴方向不随物体转动);
- 最后绕固定的世界 Z 轴旋转。
假设旋转角度均为 (α, β, γ),两种方式的旋转矩阵计算逻辑不同:
'xyz'(内在):旋转矩阵为 R_z(γ) * R_y(β) * R_x(α)(每次旋转基于前一次转动后的轴)。'XYZ'(外在):旋转矩阵为 R_Z(γ) * R_Y(β) * R_X(α)(每次旋转基于固定轴)。
即使角度相同,由于旋转轴系的变化,最终得到的旋转结果(旋转矩阵或变换效果)也会不同。
- 小写字母(如
'xyz'):内在旋转,轴随物体转动。 - 大写字母(如
'XYZ'):外在旋转,轴固定不动。
实际使用时需根据具体场景(如机器人关节旋转、相机姿态等)选择合适的旋转模式,避免因轴系定义错误导致结果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