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均比降低技术(CFR)
峰均比降低技术(CFR)是一项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至关重要的技术,主要用于解决OFDM等多载波调制信号高峰均功率比(PAPR)所带来的功率放大器效率问题。
一、什么是波峰因子减少CFR
波峰系数削减CFR (Crest Factor Reduction),简称削峰,是目前无线通信系统中最基本的构建块之一。什么是“削峰”, 或者说削什么峰?
这需要从OFDM调制的时域基带波形说起。
如果是OFDM调制的时域基带波形。

从上述时域信号的波形可以看出,信号的最高峰值与平均幅度之间有巨大的差距,用专业术语说,就是峰均比(峰值/均值)比较高。
“削”的就是信号中的峰值,尽量是信号均匀分布,峰均比(峰值与均值)要尽量小。
峰均比C:PAR(Peak to Average Rate)

二、为什么要削峰
(1)这与OFDM调制有关,OFDM多址调制技术,有内在的峰均比较高的特点。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OFDM的时域信号,是所有子载波时域信号的叠加,如果某一时刻,正好是所有子载波的时域信号值都为正或都为负,这时候的峰值就比较大,而大部分时间,各个子载波的幅度有正有负,基本上稳定在一定的数值上,这个数值就是均值。
(2)峰均比高容易信号的峰值工作在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区域,“削峰”可以使基带信号调制后,工作在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区域。
(3)通过削峰,使得信号,尽可能的工作在功率放大器接近非线性的区域,提高功率放大器的效率。CFR 可用于缩小一个传输信号的动态范围,以便用于传输该信号的放大器能够尽可能的工作在其线性区间。

打个比方,南京早晚高峰在路上行驶的车辆为120万辆,夜间在路上行驶的车辆为10万辆,全天平均上路行驶的车辆为40万辆。那么,南京车辆的峰均比就是3倍。
那么这就带来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建设道路按照满足峰值的需求来建设,则会带来很大的资源浪费,因为在大部分时间是用不到这么多道路资源的。
如果按照均值来建设道路,则在早晚高峰的时候会带来很大的拥堵。
到底使用哪种方案来建设道路,则需要在这两种情况之间进行trade off(折中、平衡)。
在LTE通信中,过高的峰均比同样会带来问题,功放(PA: Power Amlifer)有一定的线性区域,发送信号需要工作在线性区域之内。
选用功率大的PA会造成功率浪费,
而选用功率小的PA会使得峰值状态工作在非线性区域,带来信号的失真和带外泄露(产生带外的高频谐波分量),带外泄露可通过添加滤波器来进行处理。
降低信号的峰值是一种折中方案,会对信号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但比信号进入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区的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小得多。
三、认识峰均比(PAPR)问题
在深入了解CFR之前,我们需要先理解PAPR过高带来的挑战:
信号特点:在4G LTE和5G NR等系统中广泛使用的OFDM(正交频分复用) 调制,其信号由多个独立的子载波叠加而成。当这些子载波的相位接近时,其功率会叠加,导致瞬时功率非常高,从而产生高峰均比(PAPR)。实际中,LTE信号的PAPR可能达到12dB。
核心问题:功率放大器(PA)的线性动态范围有限。当信号峰值超过放大器的线性区,进入饱和区时,会导致信号非线性失真,恶化系统性能(如误码率提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传统的做法是进行“功率回退”,即让放大器工作在远低于其饱和点的区域,但这会显著降低功率放大器的效率。
四、CFR技术原理与常见算法
CFR技术直接在数字域对信号进行处理,旨在降低信号的PAPR,使其更适合功率放大器高效工作。
PC-CFR(峰值抵消CFR)
基本原理:这是目前常用且削峰能力较佳的算法。它通过提取超过设定门限的信号峰值,经过脉冲成型滤波器生成一个与原始信号频谱相匹配的抵消信号,最后从原始信号中减去这个抵消信号,从而降低峰值。
FPGA实现:在FPGA上实现PC-CFR,通常会用到乘法器、开平方根、除法器等IP核。为了提高削峰效果,有时会级联多个算法模块进行深度削峰。
性能权衡:PC-CFR算法在降低PAPR的同时,会引入一定的非线性失真,具体表现为误差向量幅度(EVM)的恶化。例如,一个测试案例中,PAPR降低约2dB时,EVM恶化了约2.5%。因此,实际应用中需要在PAPR降低量和EVM恶化程度之间取得平衡。
其他CFR算法
除了PC-CFR,还存在多种不同的CFR技术,它们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下表整理了几种常见的CFR算法及其特点:
| 算法名称 | 核心原理 | 主要优势与特点 | 局限性 |
|---|---|---|---|
| 限幅滤波法 | 直接对超过门限的信号峰值进行限幅,然后滤波以抑制带外频谱扩展。 | 实现简单 | 会带来带外频谱再生和带内失真,性能有限。 |
| 部分传输序列(PTS) | 将输入数据块分割为多个子块,分别进行相位优化后合并,选择PAPR最小的一组进行传输。 | 能够有效降低PAPR,且不会引起带内失真。 | 计算复杂度较高。 |
| 选择性映射(SLM) | 产生多个具有相同信息的候选信号,选择PAPR最低的进行传输。 | 能有效降低PAPR,且不会引起带内失真。 | 需要传输边带信息(SI)给接收端,存在改进方案以减少SI传输量。 |
| 音调注入(TI) | 通过注入特定的“音调”(信号)来调整信号的峰值。 | 可以在不损失带宽的情况下降低PAP。 | 可能导致峰值再生和平均发射功率增加。 |
| PC-CFR与PTS等算法的联合改进方案 | 结合PC-CFR和PTS等多种算法的优点。 | 旨在进一步降低信号的非线性失真(如EVM),改善系统误码性。 | 算法可能更复杂。 |
五、CFR技术的研究进展
CFR技术一直在不断演进,以适应新的通信需求:
低失真改进:研究者们致力于改进CFR算法以降低其对信号质量的影响。例如,有研究提出将PC-CFR与部分传输序列(PTS)算法联合,仿真表明该方案能显著降低信号的EVM,并改善系统误码率性能。
针对特定信号与系统:CFR技术的研究也扩展至5G、载波聚合(CA)、OCDM(正交线性调频复用)等特定信号和系统场景。例如,有研究提出了用于载波聚合的节能智能CFR (E2S-CFR) 方法,根据不同载波所需的EVM施加不同权重来降低PAPR,从而提高能源效率(EE)。
与DPD协同工作:在实际系统中,CFR通常与数字预失真(DPD) 技术结合使用。CFR先降低信号的PAPR,然后DPD再对功率放大器引入的非线性失真进行预补偿,两者协同工作,能显著提升整个发射链路的线性度和效率。
CFR是无线通信,特别是OFDM系统中一项关键的前端信号处理技术。它通过在数字域有控制地“修剪”信号峰值,使功率放大器可以更高效地工作,直接提升了系统的功率效率和集成度。PC-CFR因其较好的削峰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但同时也需关注其带来的信号失真问题,因此各种改进型和混合型算法不断涌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