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linx FIFO Generate IP核(9):FIFO清空操作详解
一 引言
在FPGA开发中,FIFO(先进先出存储器)是我们经常使用的重要组件。然而,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清空FIFO的场景。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Xilinx FIFO的两种主要清空方式:直接复位清空和读取清空,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二 为什么需要清空FIFO?
在开始之前,我们先看看哪些情况下需要清空FIFO:
-
错误恢复:当数据传输出现错误时,需要清空FIFO重新开始
-
协议处理:某些通信协议要求在特定条件下清空缓冲区
-
状态重置:系统从异常状态恢复时,需要清空所有缓冲区
-
模式切换:工作模式改变时,可能需要清空已有数据
三 清空FIFO的方式
3.1 方法一:直接复位清空
3.1.1 实现方式
直接复位清空是通过拉高FIFO的复位信号来实现的:
// 直接复位清空示例
reg fifo_reset;
wire [7:0] fifo_dout;
wire fifo_empty;// Xilinx FIFO实例
fifo_generator_0 u_fifo (.clk(clk),.srst(rst & fifo_reset), // 同步复位.din(data_in),.wr_en(wr_en),.rd_en(rd_en),.dout(fifo_dout),.full(full),.empty(fifo_empty)
);// 清空控制逻辑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if (clear_request) beginfifo_reset <= 1'b1;end else beginfifo_reset <= 1'b0;end
end
3.1.2 优点
-
立即生效
-
复位信号有效后,FIFO立即被清空
-
不需要等待时钟周期来完成清空
-
-
彻底干净
-
完全重置FIFO内部状态
-
读写指针、状态标志全部恢复初始值
-
-
资源友好
-
不需要额外的读取逻辑
-
不消耗总线带宽
-
-
简单可靠
-
控制逻辑简单
-
适用于各种容量的FIFO
-
3.1.3 缺点
- 时序要求严格
// 错误的单周期复位可能导致问题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fifo_reset <= clear_request; // 可能复位时间不够
end// 正确的多周期复位
reg [2:0] reset_counter;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if (clear_request) beginreset_counter <= 3'b111;fifo_reset <= 1'b1;end else if (reset_counter != 0) beginreset_counter <= reset_counter - 1;fifo_reset <= 1'b1;end else beginfifo_reset <= 1'b0;end
end
-
影响性能
-
复位期间FIFO完全不可用
-
大容量FIFO复位时间较长
-
-
可能的数据丢失
-
无法选择性保留数据
-
清空操作不可逆
-
3.2 方法二:读取清空
3.2.1 实现方式
读取清空是通过持续读取FIFO直到为空来实现的:
// 读取清空示例
reg clear_fifo;
reg [1:0] clear_state;
wire [7:0] fifo_dout;
wire fifo_empty;// 清空状态机
localparam CLEAR_IDLE = 2'b00;
localparam CLEAR_ACTIVE = 2'b01;
localparam CLEAR_DONE = 2'b10;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 beginif (!rst_n) beginclear_state <= CLEAR_IDLE;end else begincase (clear_state)CLEAR_IDLE: beginif (clear_request) beginclear_state <= CLEAR_ACTIVE;endendCLEAR_ACTIVE: beginif (fifo_empty) beginclear_state <= CLEAR_DONE;endendCLEAR_DONE: beginclear_state <= CLEAR_IDLE;endendcaseend
end// 读取使能控制
assign rd_en = (clear_state == CLEAR_ACTIVE) ? 1'b1 : normal_rd_en;// 数据输出处理(可选择丢弃或处理)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if (rd_en && clear_state == CLEAR_ACTIVE) begin// 可选择对读取的数据进行处理或直接丢弃cleared_data <= fifo_dout;// 或者直接忽略fifo_doutend
end
3.2.2 优点
-
温和清空
-
不会中断FIFO的正常操作
-
可以与其他操作并行进行
-
-
数据可控
// 可以选择性处理清空的数据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if (clear_reading && rd_en) begincase (fifo_dout)8'h55: handle_special_byte(fifo_dout);default: // 正常处理或丢弃endend
end
-
无时序风险
-
不需要担心复位脉冲宽度
-
适用于高频时钟域
-
-
资源复用
-
重用已有的读取逻辑
-
不需要额外的复位控制
-
3.2.3 缺点
-
时间消耗
-
清空时间与FIFO中数据量成正比
-
对于大容量FIFO,清空时间可能较长
-
-
资源占用
-
需要额外的状态机控制
-
占用读取接口带宽
-
-
逻辑复杂
-
需要处理读取数据的去向
-
可能影响正常的数据流
-
四 实际工程实践例程
根据容量进行选择如下:当FIFO中的数据量大于某个阈值时,使用读取清空的方式会耗费很长的时间,故我们使用直接复位清除,但是当数据量不大的时候,使用读取清空会稳妥一些。


五 总结与推荐
5.1 选择指南
| 场景 | 推荐方法 | 理由 |
|---|---|---|
| 小容量FIFO (< 1KB) | 读取清空 | 时间短,避免复位时序问题 |
| 大容量FIFO (> 4KB) | 直接复位 | 速度快,避免长时间占用 |
| 高频时钟域 | 读取清空 | 避免复位时序收敛问题 |
| 错误恢复 | 直接复位 | 快速彻底清除错误状态 |
| 正常流程 | 读取清空 | 不影响系统连续性 |
5.2 最佳实践
-
混合策略:根据数据量动态选择清空方式
-
安全复位:确保复位脉冲足够宽且稳定
-
状态监控:清空过程中监控FIFO状态
-
错误处理:清空失败时要有恢复机制
-
性能考量:在吞吐率和延迟之间权衡
在实际工程中,我推荐采用智能清空策略,根据具体场景动态选择最合适的清空方式。这样既能保证系统性能,又能提高系统的健壮性。
小田老师希望这篇分析能帮助你在实际项目中做出更好的设计决策,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