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生活视角下Prompt 提示词思考

在不断地和大模型进行沟通的时候,从某一刻会觉得是在和朋友进行沟通,而大模型给出的反馈不仅和模型自身数据有关系,还和你的问法(提示词)有关系

我们要输入提示词,在不断地输入过程中,不断加强了一个意识:

一个好的提示词,才可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类比到日常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在和别人沟通的过程中,也需要给到别人一个相对明确的问题或者提出相对明确的需求,面试的时候你想想,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如果你的知识储备和面试关不搭噶,或者面试官的“提示词”不够好,也无法让你(大模型)给对满意的回答,最后可能被贴上“不合格”的标签

什么是“好”提示词

如刚才所提到的这个内容,我们需要明确的说出需求和问题。那我举个例子作对比

小 A 问:你告诉我怎么做饭?

大家先想想,小 A 的这个提问怎么样,是一个好问题吗?如果是我看到这个问题,我的疑问是:做饭?你要做什么饭?你现在有什么材料,你是在准备做饭,还是在马上要吃饭?

如果小 A 问你,让你进行回答,你可能也会有这么多个问题,因此这种情况下大模型也是一样的,这种问题的解决方式有两种,

第一个方式: 修改提问词

小 A 修改自己的问题,将问题明确二次提问,把自己内些的更具体的问题提出来,比如:

    • 我现在正在买菜,准备做一个 小炒肉,我还需要买什么调料?
    • 我家只有土豆、鸡蛋和生抽,我能做一道简单的家常菜吗?

第二个方式:回答者调整

回答者(包括 AI)也可以反向提问或推理,比如:

    • “你是想学哪道菜?”
    • “你目前有什么食材?”
    • “你想做快手菜还是正式菜?”

这就像 DeepSeek 的思考模式——提问者向前一步补充信息,回答者退后一步澄清上下文,最后共同把问题聚焦到同一个点上

如果类比到大厂沟通,我觉得就是“对齐颗粒度”,其实我觉得是需要这样做的,这样的目的和好处是——双方不断明确关键信息、同步目标和下一步动作。通过这种方式,问题会越来越清晰,提问也才能真正“问到点上”。

怎么优化提示词

现在知道了什么是一个好的提示词,那就是明确自己的请求和需求,怎么优化,那就是先自己思考,先搞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要达成什么样的一个预期?这个层面别人无从知道,只要你自己知道,而这也是最为核心的是内容,你要什么?

当我们知道明确了自己内心的需求后,在提问的时候,可以先向 大模型进行沟通,通过这个方式,让它帮你二次修改,通过与它的沟通,进一步获取更为有效的提问,同时它也可能引发你新的思考

错误提示词(提问-模糊需求)

“我要做 PPT,你教教我。”

这种提问太大、太空、太模糊,大模型不知道你想做什么方向、什么内容,也就无法给到精准帮助。

优化前的自我思考(内心层面)

  • 我这个 PPT 是给谁看的?(老板?客户?同学?)
  • 是哪种风格?(商务?科技?活泼?)
  • 我要它干什么?(汇报?路演?答辩?)
  • 我最困惑的是哪部分?(结构?内容?视觉?模版?)

只要你先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你的提示词就自然清晰了。

优化后的提示词(明确需求)

“我需要做一份10 页以内的路演 PPT,对象是投资人,主题是工业 AI
我希望你先帮我整理 PPT 的内容结构,风格偏科技感+简洁,然后再给我每一页一句话要点。”

这样一问,大模型立刻就能给出一个可用、准确、有条理的成果。

背后的反向思考能力

提示词的优化,看似是为了和 AI 沟通,但它背后的能力,其实是沟通中的反向思考能力

——不是只关注“我说了什么”,而是关注“对方是否能答、答得准、答得高效”。

在人与人的交流中,我们常常以为“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但结果却是对方误解、执行偏差、沟通反复。问题往往不在表达不够多,而在于表达不够对

如果把“写提示词”迁移到现实沟通中,会发现有三条非常通用的黄金法则:

先对齐目标,再讨论内容

就像提示词要先明确“我想要什么结果”,现实沟通中也一样。同样一句话,“我想要一个方案” vs “我想要一个能马上落地的方案”,得到的回答一定不一样。

给足背景,让对方少猜

AI 不懂背景会答偏,人也一样。帮我看看这个问题”一定低效,而“这是现状 → 这是卡点 → 我想达到的结果是 XXX → 你怎么看?”
才是真正的清晰沟通。

指明边界与期望,降低歧义

无论是让 AI 输出格式,还是让同事给你意见,边界清楚,误解才会少。一句“你就说结论,不用讲过程”,比十句解释更管用。可以看到——清晰表达、补全上下文、明确预期并不是 AI 时代才需要的,它本就是高效沟通的本质。

提问的智慧

这一点,其实《提问的智慧》也讲得很透彻,推荐大家阅读。当我从“生活视角”回头再看这个经典时,我意识到它压根不是教“怎么开口”,而是教“如何让别人真正听懂你、帮到你”。就像我们写提示词一样,模糊的输入永远换不来满意的输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是如此。

很多人习惯抛出一句“这怎么弄?”,然后期待对方一击即中。但聪明的提问者会先想清楚:“我哪里卡住?我想要的结果是什么?我试过什么?我缺的是理解还是信息?”当你把这些说清楚、想清楚时,无论对象是 AI、同事、面试官还是伴侣,对方都能更快进入问题本身,而不是花时间拆你的语义。

一个好问题有共同特征:背景清楚、目标明确、信息完整、边界可见。它不是“把麻烦丢出去”,而是一种“共同解决问题的信号”。这样的问题更容易被理解,也更容易被认真对待。

归根结底,提问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当你能把问题解释清楚,你其实就已经跨过了解题的第一道门槛。当你愿意自己先梳理,而不是把思考外包,收获的就不仅是答案,而是未来更多场景都能复用的一种能力。

所以,当我们不断练习“写好提示词”,其实练习的是同一件更有价值的能力:结构化表达。听得清、说得明、对得齐——无论对象是 AI 还是人,这始终是沟通的本质。提示词思维不是未来技能,而是现实生活的通用能力,它会让你在表达、协作和解决问题中,走得更轻松。


当你不断地使用 AI 并与它沟通时,会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写好提示词”这件事,从来不是在学习如何跟 AI 对话,而是在训练一种结构化沟通能力。无论对象是 AI、面试官、同事、领导还是伴侣,本质目标都是一致的:听得清、理解准、答得上、对得齐。当表达更准确,信息更明确,我们才能真正把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传递出去,减少误解、减少揣测,也减少那些低效的反复沟通。

你可以把“提示词思维”当成你的第二沟通语言。它不仅适用于 AI,也适用于现实世界,更适用于你与每一个人的交流。

http://www.dtcms.com/a/558289.html

相关文章:

  • 网站建设空间空间有几种类型成都电商网站
  • ROS2系列 (17) : Python服务通信实例实例——Server端
  • Windows 11 回退至windows 10
  • Pandas--数据读取与写入
  • 东莞seo网站优化方式毕业设计网站建设英文文献
  • 网站开发验收流程图网站建设渠道合作
  • 网站建设项目设计的图片做阿里巴巴怎么进公司网站
  • (N_158)基于微信小程序学生社团管理系统
  • html5经管网站模板企业oa管理系统
  • 【Kubernets】Kubernetes 资源类型大全:使用场景与配置示例
  • 成都哪里做网站如何做像京东淘宝那样的网站
  • 有没有建筑学做区位分析的网站淘宝联盟合作网站api
  • 《守正传艺:谷晟阳奇门遁甲教学的真实实践路径》
  • 网上家教网站开发网站首页原型图咋做
  • 数据结构==优先级队列与堆==
  • ⸢ 拾壹 ⸥⤳ 威胁感知与响应应用的实践案例
  • 在哪个网站上做实验仪器比较好深圳网站建设卓企
  • 基于n8n实现数据库多表数据同步
  • 网站服务器租广州各区最新动态
  • 做百度网站的公司哪家好开发软件的成本预算
  • linux基础服务使用流程
  • 提供设计网站效果图seo 网站文章一般要多少字
  • `pytest + YAML + Allure` 的接口自动化测试框架是业界广泛使用的组合
  • 做网站 需求怎么写wordpress 数据库连接字符串
  • webkitx(Android WebView 最佳实践库)--> 上
  • 怎么把文件发送到网站荣耀手机的商城在哪
  • 论文阅读:Multi-Spectral Image Color Reproduction
  • 怎样做元古建筑的网站结构图asp做素材网站
  • MongoDB Java:深入解析与应用实践
  • 有服务器和网站代码了 怎么建站ifm网站做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