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Cursor AI实践技巧
在Android开发中使用Cursor(AI代码编辑器)时,通过合理配置规则可以显著提升AI生成代码的准确性、一致性和贴合度。核心目标是让AI“理解”项目的技术栈、代码风格、项目结构和业务上下文,从而生成无需大幅修改即可使用的代码。以下是具体的配置方法和实践技巧:
一、核心配置思路:通过“规则注入”约束AI输出
Cursor的AI能力依赖于输入的“上下文”和“指令”,配置规则的本质是通过结构化提示词(Prompt)、自定义指令和上下文管理,向AI注入项目规范。主要包括4类规则:
- 技术栈约束:明确允许使用的库、框架及版本(如“必须用Jetpack Compose而非XML布局”);
- 代码风格规范:统一命名、注释、格式(如“Kotlin函数名用lowerCamelCase,常量用UPPER_SNAKE_CASE”);
- 项目结构固定:定义包名、模块划分、文件存放规则(如“网络请求代码必须放在data/remote目录”);
- 上下文关联:让AI结合项目已有代码生成逻辑(如“参考BaseViewModel的写法,实现LoginViewModel”)。
二、配置规则的具体方法
1. 预设“项目规则模板”(核心)
创建一个项目级规则文档(如project_rules.md),集中定义所有规范,在使用Cursor时通过指令引入,让AI每次生成代码前“阅读”规则。
模板示例:
# 项目开发规范(Android)## 技术栈约束
- 语言:仅使用Kotlin(禁止Java);
- UI框架:必须使用Jetpack Compose(版本1.4.3),禁止XML布局;
- 架构:采用MVVM + 分层架构(data/domain/ui);
- 网络:使用Retrofit 2.9.0 + OkHttp 4.10.0,配合Coroutines和Flow;
- 本地存储:使用Room 2.5.2,禁止直接操作SQLite;
- 依赖注入:使用Hilt 2.44;
- 其他:必须使用AndroidX组件,禁止support库。## 代码风格
- 命名:- 类名:UpperCamelCase(如LoginScreen、UserRepository);- 函数/变量:lowerCamelCase(如getUserInfo、userName);- 常量:UPPER_SNAKE_CASE(如MAX_RETRY_COUNT = 3);- 资源:前缀+功能(如string/login_title、compose/LoginScreen.kt);
- 注释:- 类和公共函数必须添加KDoc注释(包含功能、参数、返回值);- 复杂逻辑需添加行内注释(// 处理网络错误重试);
- 格式:- 缩进4空格,每行不超过120字符;- 函数体不超过30行,超过需拆分;- 优先使用Kotlin特性(如空安全、扩展函数、密封类)。## 项目结构
- 包名根目录:com.example.myapp
- 模块划分:- app(主模块)- core(核心库:Base类、工具类)- feature:按功能拆分(feature:login、feature:home)
- 分层结构(以feature:login为例):- ui:Compose界面(LoginScreen.kt)、ViewModel(LoginViewModel.kt)- domain:用例(LoginUseCase.kt)、实体(LoginUser.kt)- data:- remote:API接口(LoginService.kt)- local:本地存储(LoginDao.kt)- repository:实现(LoginRepositoryImpl.kt)
- 资源存放:- 字符串:res/values/strings_login.xml(按功能拆分)- 图片:res/drawable/login_*.png## 上下文关联
- 所有ViewModel必须继承core.viewmodel.BaseViewModel(含loading、error状态管理);
- 网络请求必须通过core.network.ApiResponse处理(统一封装成功/失败/异常);
- Compose组件必须使用core.theme.MyAppTheme包裹,遵循主题规范。
使用方法:
在Cursor中新建文件时,通过Ctrl+K触发指令,输入:
参考项目规则文档(内容如下),生成[具体功能,如登录界面的Compose代码]:[粘贴project_rules.md内容]
AI会优先遵循文档中的规则生成代码,避免出现技术栈冲突(如突然生成XML布局)或风格混乱。
2. 自定义指令(Command):快速复用规则
Cursor支持将常用指令保存为“自定义指令”,避免重复输入规则。通过Settings > Commands > Add Command创建,调用时直接输入指令名称。
示例1:生成Compose界面的指令
- 指令名称:
生成Compose界面 - 指令内容:
按照以下规则生成Jetpack Compose界面代码: 1. 技术栈:仅用Compose 1.4.3,使用Material3组件; 2. 结构:函数名以[Screen]结尾(如LoginScreen),参数仅包含ViewModel和导航回调; 3. 风格:使用Column/Row布局,添加适当padding(8.dp倍数),支持深色模式; 4. 关联:使用core.theme.MyAppTheme,引用对应功能的字符串资源(如R.string.login_title)。 需求:[用户输入的具体界面需求] - 使用:输入
生成Compose界面,再补充需求(如“登录界面,包含用户名输入框、密码输入框、登录按钮”),AI会自动套用规则。
示例2:生成Repository的指令
- 指令名称:
生成Repository - 指令内容:
按照以下规则生成Repository实现类: 1. 技术栈:实现对应Domain层的Repository接口,使用Hilt的@Singleton注解; 2. 依赖:通过构造函数注入RemoteDataSource和LocalDataSource; 3. 逻辑:优先从本地获取数据,本地无则从网络请求,通过Flow返回结果; 4. 错误处理:使用core.network.ApiException处理网络错误,统一封装。 需求:[用户输入的具体Repository功能,如“用户信息Repository,包含getUserById方法”]
3. 上下文管理:让AI“看到”项目已有代码
Cursor的AI生成质量依赖于“上下文窗口”(即AI能获取的项目已有代码),上下文越完整,生成的代码关联性越强。
方法1:上传项目文件到Cursor
- 打开Cursor后,通过
File > Open Folder导入整个Android项目; - 生成代码前,通过
Ctrl+K指令明确引用已有文件,例如:
参考com.example.myapp.core.viewmodel.BaseViewModel的代码,实现LoginViewModel,包含登录逻辑和状态管理 - AI会自动读取BaseViewModel的结构(如状态变量、事件处理方式),生成兼容的代码。
方法2:嵌入代码片段到指令
若项目文件较多,可手动复制关键代码片段到指令中,让AI聚焦核心逻辑:
已知项目中BaseViewModel的代码如下:
class BaseViewModel : ViewModel() {protected val _loading = MutableStateFlow(false)val loading: StateFlow<Boolean> = _loading.asStateFlow()protected val _error = MutableStateFlow<String?>(null)val error: StateFlow<String?> = _error.asStateFlow()protected fun launchSafe(block: suspend () -> Unit) {viewModelScope.launch {_loading.value = truetry {block()} catch (e: Exception) {_error.value = e.message} finally {_loading.value = false}}}
}请基于此类,实现LoginViewModel,包含login(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String)方法,调用LoginUseCase,更新状态。
4. 技术栈约束:精确到版本和替代方案
为避免AI使用过时或未指定的技术,需在规则中明确“允许/禁止”的库,并指定替代方案。
示例指令片段:
技术栈约束:
- 禁止使用:- 禁止用AsyncTask(已过时),必须用Coroutines替代;- 禁止用findViewById,必须用Compose的remember或ViewBinding(若用XML);- 禁止用Gson手动解析JSON,必须用Retrofit的MoshiConverter;
- 强制版本:- Kotlin:1.8.22;- Jetpack Compose:1.4.3(禁止使用1.5.0+的新API,避免兼容问题);- Hilt:2.44(必须使用@HiltViewModel注解ViewModel)。
5. 代码风格统一:通过“示例+规则”双重约束
AI对“示例”的理解优于抽象规则,可在指令中嵌入一段符合风格的代码作为“模板”,让AI模仿。
示例:约束Kotlin函数风格
代码风格要求:
- 函数参数过多时,使用换行和缩进;
- 优先使用命名参数调用函数;
- 复杂逻辑拆分到私有函数,主函数保持简洁。示例(正确风格):
private fun showLoginDialog(onConfirm: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String) -> Unit,onCancel: () -> Unit
) {AlertDialog(title = { Text(text = stringResource(R.string.login_title)) },text = { LoginInputContent() },confirmButton = {Button(onClick = { val (user, pwd) = getInputValues()onConfirm(user, pwd) }) {Text(text = stringResource(R.string.confirm))}},dismissButton = {Button(onClick = onCancel) {Text(text = stringResource(R.string.cancel))}}).show()
}请按照此风格,实现注册对话框的Compose函数。
6. 项目结构固定:强制文件路径和命名
通过规则明确“什么功能的代码必须放在什么位置”,避免AI生成的文件“乱放”。
示例指令片段:
项目结构规则:
- 所有Compose界面文件必须放在:[模块]/src/main/java/com/example/myapp/[feature]/ui/compose/,文件名以[功能]Screen.kt结尾(如LoginScreen.kt);
- ViewModel必须放在:[模块]/src/main/java/com/example/myapp/[feature]/ui/viewmodel/,类名以[功能]ViewModel.kt结尾,且添加@HiltViewModel注解;
- API接口(Retrofit)必须放在:[模块]/src/main/java/com/example/myapp/[feature]/data/remote/service/,类名以[功能]Service.kt结尾,使用@GET/@POST注解;
- 字符串资源必须按功能拆分到res/values/strings_[feature].xml(如strings_login.xml),键名格式:[feature]_[功能](如login_username_hint)。请生成登录功能的API接口,遵循上述路径和命名规则。
三、高级技巧:迭代优化规则
-
从“宽松”到“严格”逐步收紧
初期可只定义核心规则(如技术栈和大致结构),生成代码后发现问题(如命名不统一),再补充细化规则(如“变量名必须包含业务含义,禁止用tmp、data1等”)。 -
保存“失败案例”,反推规则
若AI生成不符合预期的代码(如误用XML布局),记录案例并在规则中明确禁止:错误案例:之前生成了activity_login.xml,禁止使用XML,必须用Compose的LoginScreen.kt。 -
结合Cursor的“编辑建议”功能
生成代码后,选中代码块,用Ctrl+K指令:检查这段代码是否符合项目规则([粘贴规则]),并修复不符合的地方,AI会自动修正风格或技术栈问题。
四、注意事项
- 规则不宜过度冗余:只定义核心约束(技术栈、结构、关键风格),避免限制过细(如“每行必须有一个空格”),否则AI可能因规则冲突生成错误代码。
- 适配项目迭代:当项目技术栈升级(如Compose从1.4.3升到1.5.0)或结构调整时,及时更新
project_rules.md,避免AI使用旧规则。 - 验证兼容性:AI可能生成“符合规则但存在版本兼容问题”的代码(如使用Compose 1.5.0的API但项目用1.4.3),需结合Android Studio的Lint检查验证。
总结
通过预设项目规则模板、自定义指令、管理上下文和迭代优化,可让Cursor的AI生成代码高度贴合项目需求。核心是“让AI明确边界”——知道该用什么技术、遵循什么风格、放在什么位置,从而从“生成可用代码”提升到“生成可直接集成的代码”,大幅减少后期修改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