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终极叩问:我是谁,我往何方?(1)

12.1 自我认知框架:你的激情、禀赋与价值观是什么?
在成功地化解了那场由蒋山挑起的、关于工程文化的“路线之争”后,我迎来了上任总监以来,最长的一段“平静期”。部门的运作,走上了正轨。我设计的制度和流程,像一套精密的齿轮,开始有序地、高效地运转。团队的士气和产出,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
所有人都觉得,我干得非常出色。CTO在多次会议上,都将我们部门,树立为公司“业技融合”和“健康组织”的典范。
我,应该感到满足和骄傲。
但实际上,我的内心,却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空虚感”**所笼罩。
(心理暗线:一种深刻的“职业倦怠(Burnout)”和“意义感危机”,在功成名就的顶点,悄然而至。这是一种比面对任何外部挑战都更可怕的“内部坍塌”。)
每天,我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机器人,穿梭于十几个会议之间。我熟练地协调着资源,解决着冲突,规划着未来。我赢得了所有的“战斗”,但当我深夜,一个人坐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时,我却越来越频繁地问自己:
“我,为什么而战?”
我发现,我已经很久,没有体验过那种,因为攻克一个技术难题而带来的、纯粹的“心流”之乐了。
我也发现,我同样很久,没有再感受到,那种因为赋能一个新人成长而带来的、温暖的“园丁”之喜了。
我的工作,变成了一系列需要被“优化”的“管理指标”——团队的交付速度、故障率、人员留存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