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为什么能成为Ubuntu官方支持的脚本语言?

Ubuntu 系统默认都安装有 Python ,由此可见Python已经成为了ubuntu默认支持的官方脚本语言。那么Python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够在众多脚本语言中胜出,成为官方合作伙伴呢?
1. 历史传统与 Linux 生态的惯性
Python 自 1991 年诞生以来,凭借其简洁的语法、跨平台性和丰富的标准库,逐渐成为 Linux 系统中最流行的脚本语言之一。早期的 Linux 发行版(如 Debian,Ubuntu 的母版)在设计时就广泛采用 Python 编写系统工具或辅助脚本,这一传统被 Ubuntu 继承:
系统工具依赖:许多 Ubuntu 系统内置的工具或服务依赖 Python 运行。例如:
部分
apt包管理器的扩展功能(如apt-show-versions);系统日志分析工具(如
logrotate的部分扩展);桌面环境(如 GNOME)的辅助脚本(如文件管理器 Nautilus 的插件);
硬件检测或配置工具(如
udev规则的辅助脚本)。
Debian 的“最小可用系统”原则:Debian 强调系统“开箱即用”,会预装满足基本管理需求的工具。Python 作为“胶水语言”,能高效衔接 shell 脚本、C/C++ 程序和其他工具,因此被纳入默认安装。
2. 开发者与管理员的高频需求
Ubuntu 的用户群体不仅包括普通桌面用户,更覆盖开发者、系统管理员和服务器运维人员。Python 的易用性和多功能性使其成为这类用户的首选脚本语言:
快速脚本开发:系统维护(如日志清理、定时任务、自动化部署)常用 Python 脚本实现,无需额外安装解释器即可直接运行。
与现有工具链集成:Python 能无缝调用 Linux 系统 API(如
subprocess、os模块),或通过ctypes/cffi调用 C 库,适合扩展系统功能。社区生态支持:大量运维工具(如
Fabric、Ansible早期版本)、监控方案(如psutil监控进程)均基于 Python,默认安装可降低用户上手门槛。
3. 桌面环境的依赖
Ubuntu 的桌面环境(如 GNOME)深度整合了 Python:
GNOME 扩展与插件:许多 GNOME 桌面的自定义功能(如面板小工具、文件管理器插件)是用 Python 编写的,依赖 Python 解释器运行。
系统设置工具:部分图形化系统设置界面(如网络配置、用户管理的底层逻辑)可能通过 Python 调用
GObject或GTK库实现。
4. 服务器场景的基础支持
对于 Ubuntu Server 版本,默认安装 Python 同样关键:
云服务与自动化:云实例初始化(如
cloud-init)、基础设施即代码(IaC)工具(如早期OpenStack部分组件)常依赖 Python。轻量级服务开发:Python 的
WSGI框架(如 Flask、Django)适合快速搭建后端服务,服务器默认安装 Python 可简化开发流程。
5. 版本演进与兼容性
早期 Ubuntu 曾默认安装 Python 2(如 Ubuntu 18.04 及之前),但随着 Python 2 于 2020 年停止维护,Ubuntu 逐步转向 Python 3:
Ubuntu 20.04 LTS 起,默认仅安装 Python 3(
python3),并通过python-is-python3包将python命令指向 Python 3,兼顾兼容性和未来趋势。即使用户不主动使用 Python,系统工具仍可能依赖
python3运行时,因此必须默认安装。
总结
Python 凭借其在脚本开发、系统管理和桌面生态中的不可替代性,成为了 Ubuntu 保持“开箱即用”和“灵活扩展”特性的关键组件之一。对于用户而言,默认安装的 Python 也降低了日常维护和开发的入门成本。

惠州西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