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识别爬虫(包括以浏览器插件形式运行的爬虫)主要通过分析请求特征、行为模式等差异来区分人类用户和自动化程序
网站识别爬虫(包括以浏览器插件形式运行的爬虫)主要通过分析请求特征、行为模式等差异来区分人类用户和自动化程序,以下是常见的识别方式:
1. 请求头(Headers)分析
- User-Agent:浏览器会发送包含浏览器版本、操作系统等信息的
User-Agent,而爬虫若使用默认或不常见的User-Agent(如Python-urllib/3.x),容易被识别。即使插件模拟浏览器User-Agent,若与其他头信息不匹配(如Accept、Accept-Language等),也可能被识破。 - 其他头信息:浏览器会自动携带
Referer(来源页)、Cookie(会话信息)、Origin等头,爬虫若缺失或伪造不合理(如Referer与实际来源不符),会被标记。 - 头信息顺序:浏览器发送头信息的顺序相对固定,而爬虫可能随机或无序发送,这也是识别特征之一。
2. 行为模式分析
- 访问频率:人类用户浏览有间隔(如点击、滚动、停留时间),而爬虫可能短时间内高频请求(如每秒几十次),触发网站的频率限制(如IP限流)。
- 交互行为:浏览器插件若仅爬取数据而无人类交互(如鼠标移动、键盘输入、滚动页面),网站可通过JavaScript检测到“无交互行为”(例如监听
mousemove、click事件,若长期无触发则判定为爬虫)。 - 路径合理性:人类用户通常有自然的页面跳转路径(如从首页到列表页再到详情页),而爬虫可能直接访问深层链接或无序跳转,路径异常易被识别。
3. JavaScript执行能力检测
- 网站可通过JavaScript代码检测客户端是否能正常执行脚本(爬虫可能禁用JS或执行能力有限)。例如:
- 生成动态令牌(如通过JS计算
token并附加到请求中,爬虫若无法解析JS则无法获取正确token)。 - 检测浏览器特征(如
window对象属性、navigator信息、Canvas指纹等),插件若模拟不完整会暴露。 - 执行复杂JS逻辑(如加密算法),要求客户端返回结果,爬虫若无法处理则被识别。
- 生成动态令牌(如通过JS计算
4. Cookie与会话追踪
- 浏览器会自动处理Cookie(如登录状态、会话ID),而爬虫若未正确维护Cookie(如每次请求重新生成会话),或Cookie与IP、设备信息不匹配,会被判定为异常。
- 网站可能通过JS设置“隐形Cookie”(如
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并在后续请求中验证,爬虫若未处理这些存储数据则会暴露。
5. IP与设备特征
- IP异常:同一IP短时间内大量请求、IP来自已知爬虫服务器(如数据中心IP段)、IP地理位置与访问行为不符(如从冷门地区高频访问),都会被标记。
- 设备指纹:通过浏览器指纹技术(如Canvas绘图差异、WebGL信息、字体列表等)生成唯一设备标识,爬虫若频繁更换标识或标识不符合人类设备特征,会被识别。
6. 验证码与挑战机制
- 当网站检测到可疑行为时,会触发验证码(如图片验证码、滑块验证、reCAPTCHA),爬虫若无法自动破解(尤其是需要人类交互的验证码),则会被拦截。
- 部分网站会使用“隐形挑战”(如要求客户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特定计算),爬虫若响应时间过短或过长,均会被判定为自动化程序。
总结
浏览器插件形式的爬虫虽然能模拟部分浏览器环境,但网站通过多维度特征(请求头、行为、JS执行、设备指纹等)的交叉验证,仍能有效识别。对抗识别的核心是让爬虫的行为和特征尽可能接近真实人类用户,但需注意:未经允许的爬虫可能违反网站robots协议或法律规定,使用时需遵守相关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