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ZEMAX光学设计流程:从基础到复杂系统实战

ZEMAX光学设计流程:从基础到复杂系统实战

一、光学设计的发展脉络

(一)传统光学设计

传统设计以理想光学公式为起点,先计算初始结构,再基于初级像差(三级像差)理论(如P-W方法)确定参数。由于缺乏解析解,高级像差复杂且难预测,需通过估算和反复光线追迹补偿,像差优化平衡难以达到最优。同时,光学玻璃选择难度大,复杂优质系统的设计高度依赖设计师的经验积累。

(二)近代光学设计

随着ZEMAX等智能化设计软件的发展,近代设计理念转向“让计算机承担可自动化工作”,大幅减少人工计算量。但核心理论基础未变,仍以应用光学、理想光学为出发点,设计师需掌握像差理论。如今无需再用P-W方法计算初始结构,可直接参考手册、专利中的成熟设计,根据实际指标修改、缩放后优化即可。

二、小视场光学系统设计:双胶合消色差物镜

小视场系统(如望远物镜、准直镜)视场小,信息量主要由相对孔径或光圈数决定,焦距可通过缩放调整,以双胶合消色差物镜为例,设计流程如下:

(一)明确核心指标

焦距100mm,可见光波段(VIS),光圈数F=3.5,视场3°。

(二)系统参数设置

1. 孔径:选择“Paraxial Working F/#”类型,输入数值3.5,渐晕类型设为“Uniform”,保证光束均匀性。

2. 视场:设置3个视场(0、0.7、1视场),类型选“Angle”,对应角度分别为0°、2.1°、3°,权重均设为1.0,覆盖中心到边缘视场。

3. 波长:可见光波段选择F光(0.486133μm)、d光(0.587562μm)、C光(0.656273μm),权重均为1.0,覆盖可见光主要波长范围。

(三)初始结构与优化

1. 初始结构选择:采用H-K9L和H-ZF1玻璃组合,这是双胶合消色差物镜的经典搭配,透镜表面类型均为“Standard”,光阑(STOP)设置在第一片透镜前,关键尺寸需匹配焦距和孔径要求。

2. 评价函数与操作数设置:默认选择“RMS+Spot Radius+Chief Ray”评价函数,设置“Rings=3”“Arms=6”以全面采样光线。添加核心操作数:用EFFL控制焦距目标为100mm,权重0.1;用AXCL监视轴向色差;用TRAY分别计算不同波长、不同孔径的横向球差;再通过DIFF、PROD、SUMM等操作数,实现色差和球差校正——让F光与C光的横向球差差值趋近于0,d光不同孔径的横向球差大小接近、符号相反。

3. 优化结果:调整后透镜半径、厚度等参数微调,系统总轴长103.54484mm。从点列图和球差-色差曲线可见,d光的球差校正良好,F光与C光的球差曲线在0.7孔径处相交,完全满足消色差要求。

三、大视场光学系统设计:天塞物镜

大视场系统(如摄影物镜)需兼顾视场和分辨率,信息量由视场角和光圈数共同决定(etendue分析),设计时需先匹配结构类型,再优化参数,以天塞物镜为例:

(一)结构选型逻辑

不同物镜有固定的F-ω(光圈数-视场角)适用范围,需根据指标匹配:柯克物镜适合F=2.5-8.0、视场5°-35°;天塞物镜适合F=2.2-6.3、视场20°-35°;双高斯物镜适合F=1.0-7.0、视场15°-40°。天塞物镜因兼顾大视场和成像质量,常作为大视场系统的优选。

(二)核心设计指标

可见光波段,F=2.5,视场25°,后工作距离79.8mm,焦距100mm,物距为无限远。

(三)设计流程

1. 系统参数设置:孔径选“Paraxial Working F/#=2.5”,渐晕类型“Uniform”;视场设3个角度(0°、17.675°、25°),权重1.0;波长与小视场系统一致,选F、d、C光。

2. 初始结构与优化:初始结构采用H-ZLAF68S、H-ZLAF76S、H-ZF5S等低色散玻璃,包含光阑表面,总轴长128.56168mm。评价函数仍以“RMS+Spot Radius+Chief Ray”为基础,额外添加操作数:用EFFL控制焦距100mm(权重0.02),用TTHI+OPLT限制物镜长度不超过65mm,用CTGT保证像距大于70mm,用DIMX控制畸变不超过2.5%。将透镜半径、厚度设为变量优化后,系统总轴长128.02674mm,点列图和光线扇图显示全视场成像质量均匀,无明显像差问题。

四、复杂光学系统设计:机器视觉远心物镜

复杂系统(如远心、投影物镜)由多个组件构成,需先建立理想模型,再分组件设计、合成,以机器视觉用物方远心物镜为例:

(一)核心工作原理

常规物镜因“中心透视定律”,物距变化会导致像高改变,影响尺寸测量精度。远心物镜通过将光阑移至后焦面,使物方主光线平行于光轴,无论物距如何变化,像高始终恒定,横向放大率近似不变,因此广泛用于精密测量场景。

(二)关键设计指标

F=2.8,物方视场40mm(y=-20mm),像方视场8mm,远心度0.001(3`),放大率-0.4。

(三)设计流程

1. 理想光学模型建立:系统分为前组(L₁,场镜)和后组(L₂,主物镜),均按薄透镜设计。核心是让L₁的焦点与L₂的入瞳重合,物面与L₁的前焦点重合,像面与L₂的后焦点重合。关键参数ω(既是L₂的视场角,也是L₁的孔径角)选-11.5°,平衡系统总长与像差,最终确定整组F数1.8(前组)/2.8(后组)、焦距100mm(前组)/40mm(后组),总长度140mm。

2. 分组件设计优化:后组选用天塞物镜结构,孔径设“Image Space F/#=2.8”,视场按真实像高(0、5.7、8mm)设置,用H-ZLAF68、H-ZF52A等玻璃,优化后入瞳位置-44.4157mm,总轴长50.47136mm;前组采用“双胶合+单片透镜”结构,孔径“Image Space F/#=1.8”,视场按真实像高(0、5、7.15mm)设置,用QF8S、H-ZF62S等玻璃,优化后前焦面位置-85.897444mm,总轴长125.53608mm。

3. 组件合成:在ZEMAX的LDE(镜头数据编辑器)中合并前后组数据,将物面厚度设为85.897444mm(使物面位于前组前焦面),两组间隔设为89.07mm(前组后工作距离减去后组入瞳位置),确保前组后焦面与后组入瞳重合,实现物方远心。合成后系统孔径设“Object Space NA=0.071”,视场按物高(0、-14.1、-20mm)设置,总轴长253.45381mm,2D布局显示光线平行于光轴,完全满足远心要求。

五、参考资料

1. 《近代光学系统设计概论》,宋菲军,陈笑,刘畅

2. 《镜头设计》,Joseph M. Geary


文章转载自:

http://70I49UN2.wdhhz.cn
http://J5QZs39l.wdhhz.cn
http://ditJOSAg.wdhhz.cn
http://qPUXd7nE.wdhhz.cn
http://afvEv3N1.wdhhz.cn
http://3RYGw8kf.wdhhz.cn
http://fv2iL1Kx.wdhhz.cn
http://96Pztamb.wdhhz.cn
http://U2K8x8yC.wdhhz.cn
http://UHsZkj7E.wdhhz.cn
http://6XYewWWA.wdhhz.cn
http://HLucxHev.wdhhz.cn
http://YhXIbnL8.wdhhz.cn
http://gjygTusz.wdhhz.cn
http://3ptz4vmd.wdhhz.cn
http://Y80vExto.wdhhz.cn
http://DDdLG26u.wdhhz.cn
http://seRhJ3JG.wdhhz.cn
http://U7Cwnt8g.wdhhz.cn
http://idGjO3kJ.wdhhz.cn
http://5ENFkNI8.wdhhz.cn
http://dxxCrzPa.wdhhz.cn
http://2qyL8glV.wdhhz.cn
http://gegDwLbG.wdhhz.cn
http://GCLYlpw7.wdhhz.cn
http://wYuAakpr.wdhhz.cn
http://nfWVVr20.wdhhz.cn
http://v457HdHf.wdhhz.cn
http://bO5QapcF.wdhhz.cn
http://XUa39CWK.wdhhz.cn
http://www.dtcms.com/a/387470.html

相关文章:

  • Android 项目:画图白板APP开发(九)——撤销、恢复(覆盖前文所有功能)
  • 设计模式(C++)详解——组合模式(Composite Pattern)(2)
  • Android中获取用户的国家码
  • JVM性能优化总结
  • 【js】js将金额转千百十元角分的打印格式:
  • 硬件(十三)模拟转数字ADC转换
  • OpenEuler系统下部署MySQL数据库
  • 异步MySQL连接池实现
  • 用Python 连接 MySQL数据库测试实战脚本(文中含源代码)
  • vue中下载文件保存格式和加密方式
  • typescript和vue和node项目的构建打包部署
  • Chat2DB+cpolar组合突破物理限制,成为数据库查询新解
  • Power BI 组件 AI Chart 技术解析:自然语言驱动的可视化革新
  • 【Linux网络】网络传输基本流程
  • 【开题答辩全过程】以 Boss直聘网站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为例,包含答辩的问题和答案
  • 基于 Node.js 的后端框架:NestJS 和 Express(一)
  • Python 2025:现代Web开发与数据分析的融合新趋势
  • 数据可视化:点亮数据背后的价值
  • 微信小程序答题考试源码系统+独立部署教程 适配学校 / 企业 / 培训机构
  • Apache JMeter介绍(开源的性能测试工具,主要用于对软件系统、服务器、网络或对象进行压力测试和性能测试)
  • 叠衣服的最优解:机器人如何用语言指令完成复杂家务
  • jmeter 数据库连接配置 JDBC Connection Configuration
  •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基础:从线性回归到分类模型
  • Jmeter 参数、设置相关
  • jmeter 提取变量设置为全局变量
  • open61499:重新定义工业编程,让复杂自动化变简单
  • 基于MATLAB的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算法
  • 超越重命名:如何利用高级规则实现文件的精准自动化分类保存
  • Spring Cloud Gateway:一次不规范 URL 引发的路由转发404问题排查
  • C#开发常用方法汇总(类型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