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硬件工程师怎么用好AI工具做失效分析
最近被派到国外出差了,工作任务比较重,所以更新的频率比较低。但在出差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在失效分析时,有相当多的时间做的是比较重复的工作。
比如失效分析肯定要一些证据如图片、视频。当我们做多台设备的失效分析时,同一台设备需要多个面的拍照,就会涉及到图片重命名操作。比如当我们需要导出设备的log时,就会遇到需要查找关键字,查找到log里到底是哪里报了错误。
这些事情用传统的手段也是有办法做的,比如一个个给文件命名,可能就要有多次拷贝、修改、删除等等。要么就是打开log,每一次查询关键字,然后一个个往下查看是否有有问题等。
但是本着能一键或少键就能完成重复性劳动的原则,加上现在AI的支持,其实做为硬件工程师,我们也能通过工具慢慢降低或摆脱一些重复劳动。所以最近我用AI工具又开发了LOG匹配查找器、图片批量重命名工具等较为通用的工具。
比如LOG匹配查找器,其原理其实就是查找。我的考虑是将.txt的查找做成excel表格查找一样,将每条找到的记录都变成表格。同时,为了方便查看上下文,当点击表格的记录时应该显示上下文,同时高亮关键字,一下子就能够让你知道上下文是什么。
除此以外,因为我们会涉及多种关键字搜索,所以需要有历史记录,加载时就自动读取到历史路径等功能。以下是完成后软件的状态。
以这个软件为例,首先我们要先梳理需求。但其实并不是说我们想完所有需求后才开始去做,可以慢慢做有迭代。因为往往我们自己都有时没有什么好的点子,软件这种东西修改和迭代的成本其实还算可以,不像硬件做好后成本很高,迭代时间又很久。所以,一开始我是这样和AI说的:
于是在回复中我得到了一个以下的运行程序:看起来还可以,但我后面想了想应该还有文件的要求,所以就增加一个文件的要求:
我提出有文件需求,同时我显示多条记录,列表方式分开:
得到另一个代码和初始的界面模型。
接下来就是测试和其他需求,本来我是想能够使用系统的软件打开文件到记录指定位置,但后面通过数轮对话发现这样很难实现,除了系统原因外,还要考虑到打开关闭,还是挺麻烦的。
然后在此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运行闪退等。AI都能给出排查方法。当然,最好的就是如果有闪退log可以直接发给AI,从而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比如有可能AI改着改着就缺少方法等异常情况。
最后我想到为什么不能让软件一站式,自己有一预览框不就解决了问题。经过数轮对话后,其实整个软件的模型就慢慢开始有了。
然后就是测试再测试,把测试的信息和BUG信息反馈给AI,让他出方案。
最后就直接验收软件成果。 其实这并没有想像中的这么难,做为一个硬件工程师,在大学学习过代码的,但是不是这不种语言的,不用自己去修改代码也能实现相对不错的上位机软件。